制衡少數總統 期待穩定的關鍵少數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早在2023年11月國民黨和民衆黨「藍白合」破局,造就三腳督的選局,就註定下一任總統是少數總統,賴清德繼2000年陳水扁之後,再度成爲得票率不到5成的總統,這就是1997年國民大會草率修憲的結果,當拿掉閣揆同意權之後,我國早就是不折不扣的總統制,雖然很多政治學者還是堅持仍爲「半總統制」,但至少也是高度向總統制傾斜,然而總統完全掌握行政權和至少7000多個職位,國民黨中有人雖認爲是國會第一大黨沒有輸,但沒有贏得總統大位就是輸。

2024大選更凸顯以下諸多問題,首先因爲我國總統選舉採取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在一輪選舉下,如果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候選人互不相讓,最後就是玉石俱焚,有人主張總統選舉應改爲像法國、奧地利、波蘭、立陶宛、捷克等歐陸多數國家採用的絕對多數制,但如今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修憲困難,甚至是不可能,連18歲公民權,這種最沒爭議的修憲都沒通過2022年的公民複決,而這次藍白合,由於副總統只是備位元首,沒有政黨候選人真正願意屈居副手,加上2004年國親合作,連戰、宋楚瑜的連宋配也沒有贏的前車之鑑,柯文哲認爲在侯友宜之下搭配,侯柯配也不一定會勝過賴蕭配,所以寧可一拚,而不願意成爲副總統。

而國民黨連三次以現任直轄市長參選,2016的新北市長朱立倫、2020年高雄市長韓國瑜和2024年新北市長侯友宜,「落跑市長」包袱先輸一半,造成侯友宜在新北市得票率還輸賴清德,該黨必須真正確實檢討提名問題。2028年一定又會有人拱臺北市長蔣萬安出馬,會不會第四度推現任市長猶未可知,但是地方縣市長選舉和總統大選只差1年1個半月,市長一就職馬上就要參選總統,雖然侯是第二任,但市政和選務分身乏術,國政準備時間不足,在我國總統採公民直選是相對多數選制,團結的民進黨五勝三敗,更不可能同意修憲改成絕對多數選制。

民衆黨在柯文哲參選總統的氣勢帶動下強勢崛起,但區域立委掛零,靠不分區立委政黨票,一舉拿下8席,一如當年的宋楚瑜參選總統,讓親民黨突破5%門檻,以「太陽花運動」形成的第三勢力政黨時代力量在下一屆走向泡沫化,來剖析第三黨還有沒有空間,2016、2020年兩屆都有國會議席的時代力量在2024年選舉的得票率連3%都不到,不但沒有國會議席,連政黨補助金都沒有,面臨熄燈命運,民衆黨表面上是關鍵少數,但能不能走出柯文哲「一人政黨」陰影纔是關鍵,2000年宋楚瑜小輸陳水扁30多萬票,排名第二,但宋楚瑜在2000年創下人生最高峰後來反而是越選越少票,在2020年以後走向泡沫化,這次得票率連1%都不到。

時代力量有總統大選門票,但連續兩屆都放棄提名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形勢比人強,沒有總統候選人的政黨在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下,很難突破5%門檻,已成爲宿命。過去臺聯黨在沒有推出總統候選人,也沒有李登輝加持下逐漸走向泡沫化,時代力量在前主席黃國昌投靠民衆黨後,失去明星光環下,更無法走出小綠格局,終究難以成爲第三黨,臺灣在當今選舉和憲政制度下,民進黨、國民黨「僵固性的兩黨制」確定是難以突破,一旦柯P的號召力不再,民衆黨前途堪慮,但民衆黨代表全體國人仍渴望有非藍、非綠的第三勢力,這股力量永遠會存在,民衆黨若不要走向親民黨、新黨、臺聯黨和時代力量的前車之鑑,確立理念、價值、政策,臺灣纔有真正穩定的第三黨。(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