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輸出戰爭」唐獎得主薩克斯 談拜登外交政策失敗

2023年12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於從海軍陸戰隊一號走進白宮資料照。(路透社)

三任聯合國秘書長顧問、著名美國經濟學者和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本週一(15)發表了一篇專文評論了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他說美國唯一的外交政策方案就是輸出戰爭,只有一位卓越的總統才能抵抗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永無休止的戰爭財,可惜拜登連試都沒試。

據薩克斯15日刊載在《Common Dreams》上的專題文章,薩克斯認爲,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國總統有2個基本的角色。第1個是制約軍工企業複合體(MIC)因爲它們總是在推動戰爭。第2個是制約「希望」美國替他們打仗的美國盟友。有些美國總統能夠成功,但大多數都失敗,而拜登顯然是一位失敗者。

他認爲最精明的總統之一是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在1956年底,他面臨了2場同時發生的危機。第1個是由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發動的一場災難性的錯誤戰爭,目的是推翻埃及政府,重新掌控因埃及國有化而失西方掌控的的蘇伊士運河。

艾森豪迫使盟友停止他們「肆無忌憚且非法」的攻擊,包括通過美國支持的聯合國大會決議。第2個危機是匈牙利起義,反抗蘇聯對匈牙利的統治。儘管艾森對這場起義深表同情,但他明智地讓美國不介入匈牙利,避免與蘇聯陷入危險的軍事對峙。

艾森豪在1961年1月向美國人民發表的歷史性告別演說,警告美國民衆需要注意軍工企業複合體不斷增長的權力:

在政府的協商中,我們必須防範軍工企業複合體獲得不應擁有的影響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中得到的

「(他們)災難性崛起的潛在可能性永將存在。我們不能讓這樣的組合(軍工企業複合體)權力擴大,危及道我們的自由或民主過程。我們不應該對任何事情都視而不見。唯有警覺且知識淵博的公民才能迫使龐大的軍事工業機器與我們的和平方法和目標進行適當的結合,以便安全和自由可以共同繁榮。」

即便是艾森豪,也沒能完全制約住軍工企業複合體,尤其是中央情報局(CIA)。沒有一位總統能夠完全壓制住這兩者,中央情報局於1947年成立,有兩種不同的角色。第一個是情報機構的角色,是合理的。第二個是作爲總統的秘密軍隊。在後者中,中央情報局從艾森豪時代開始一次又一次地引導災難性的失敗,包括政變、暗殺和精心策劃的「顏色革命」所有這些都爲世界帶來了無休止的混亂和破壞。

在艾森豪之後,甘迺迪總統(John F. Kennedy)1962年巧妙解決了古巴飛彈危機,避免了核末日的發生,他還得面對自己的戰爭販子(War-mongering)的顧問們,以與蘇聯達成和平解決方案。

隔年,他成功地與蘇聯簽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PTBT)還得面對五角大廈的反對,然後贏得了參議院的批准,從而使美國和蘇聯遠離戰爭邊緣。

許多人相信,甘迺迪的和平舉措導致了他被流亡的中情局幹員所刺殺。而拜登卻加入了那些堅守機密,並且決定刪減數千份文件的多任前總統行列,偏偏這些文件將更加闡明有關於刺殺甘迺迪的情況。

60年過去了,軍工企業複合體仍鐵腕掌握着美國外交政策。正如我最近所描述的,外交政策已經變成了內部利益交換的工具,軍工企業複合體掌握著白宮、五角大廈、國務院、國會的武裝服務委員會,當然還有中央情報局,全部都與主要武器承包商緊密合作。只有一位卓越的總統才能抵抗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的無休止的戰爭財。

然而,拜登甚至連試都沒試,在他漫長的政治生涯中,拜登一直得到軍工企業複合體的支持,反過來,他熱心支持「自主選擇的戰爭」、大規模軍火銷售、中情局支持的政變和北約擴張。

美國的外交政策毫無目標可言,總統唯一的外交政策就是戰爭

拜登2024年的軍事預算打破了所有紀錄,至少達到1.5兆美元(約47.3兆新臺幣)包括五角大廈、中央情報局、國土安全部(NSA)、非五角大廈核武器計劃、補貼的外國武器銷售、其他與軍事相關的開支和過去的戰爭相關債務的利息。在這座龐大的軍事支出之上,拜登還尋求額外的500億美元(約1.57兆新臺幣)的「緊急補充資金」來支持美國的「國防工業基地「,以繼續向烏克蘭和以色列運送彈藥。

拜登對烏克蘭沒有任何切實可行的計劃,甚至在2022年3月拒絕了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和平協議,該協議將基於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因爲俄羅斯永遠不會接受這一點)來結束衝突。

烏克蘭對軍工企業複合體來說是一筆大生意——數百億甚至數千億美元的軍火合約、遍佈美國的製造設施、開發和測試新武器系統的機會——因此,儘管烏克蘭在戰場上受到摧毀,數十萬烏克蘭人不幸而不必要地死亡,拜登仍然讓戰爭持續下去。烏克蘭對軍工企業複合體和拜登繼續迴避可能結束戰爭的談判。

在以色列,拜登的失敗更加明顯。以色列由一個極端政府領導,厭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應該在成爲2個主權實體、和平、安全的國家中共同生活的兩國方案,或者說任何授予巴勒斯坦人政治權利的方案。兩國方案已經深深植根於國際法中,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決議,也據說包括美國的外交政策。阿拉伯和伊斯蘭領袖致力於在兩國方案的框架內正常化並確保與以色列的安全關係。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和他的同僚甚至毫不隱藏他們滅絕巴勒斯坦人的意圖,儘管大多數外國觀察家不認同以色列領導人引用聖經,來將他們對巴勒斯坦人的大規模屠殺正當化。

拜登仍然提供以色列所需的武器,以實行其大規模戰爭罪行。拜登並未像艾森豪一樣,敦促以色列結束其「違反國際法,包括種族滅絕公約的屠殺行爲」反而繼續運送武器,甚至最大程度地繞過國會審查。

結果是美國在世界上外交孤立,且美軍日益深陷一場迅速擴大至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和葉門等地的戰爭,衝突的擴大是極易預測的。

美國外交政策走向迷失,總統的唯一外交配方竟是戰爭。隨着美國已深陷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拜登還打算忽視中國的強烈反對,向臺灣出售更多武器,即使這違反了美國對一中政策的長期承諾,包括42年前在《中美聯合公報》中所作的承諾,即美國政府「不尋求對臺灣實施長期的軍售政策」。

艾森豪的可怕預言已經得到證實。軍工企業複合體威脅着我們的自由、我們的民主和我們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