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不該“惹”小米,上汽股價來買單?

智己汽車一場發佈會,點燃了和小米汽車的戰火。

因爲智己汽車在自家發佈會上對標小米汽車,並錯誤標註小米SU7參數,小米深夜三次發文,智己汽車在24小時之內三度致歉。4月9日凌晨,繼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後,智己汽車官方微博發佈致歉函,表示由於團隊內容審覈疏漏,對發佈會上錯誤標註一處小米SU7關鍵參數致歉。當日下午,智己汽車再次致歉,同時表示“主觀上不存在惡意抹黑的意圖”。

全球從成立到發佈新車最短的車企是誰?很多人可能會想不到,或是智己汽車,從成立到發佈新車“智己L7”只用了半年時間,刷新以往車企出新車的最快記錄。

智己汽車之所以如此迅速能夠出新車,是因爲其背靠大樹,背後有實力強勁的“朋友圈”。烯牛數據顯示,智己汽車成立於2020年11月26,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汽車科創公司,上汽集團將爲智己汽車提供資金資源基礎以及造車經驗;張江高科技園區則通過高科技產業集羣生態以及AI、芯片等核心技術爲其賦能;阿里巴巴的阿里雲、達摩院則爲其補足其它短板。

幾乎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智己汽車天生就是一個不差錢的“二代”,天使輪就成功融資100億元,恆旭資本、阿里巴巴、張江高科和上汽集團均爲投資方。據悉,智己汽車的註冊資本高達10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出資54億元,持股54%;張江高科、阿里巴巴則均出資18億元,分別持股18%。

目前智己汽車成立不足四年,但已經經過三輪融資。2022年8月1日的A輪融資中又增加交銀資本、工銀資本、中信證券投資等資方跟進。其中B輪融資就發生在今年的3月1日,融資金額80億元,資方陣容頗爲豪華。

其中,上汽依舊選擇追加投資,中銀資產、臨港集團等國家隊也紛紛下注,一個不能忽視的投資方就是寧德時代,寧德時代作爲全球動力電池的最大供應商,投資智己汽車,大有親自下場之意,在新能源汽車除了科技感比拼之外就要比動力電池的時代,寧德時代的加入讓智己汽車底氣倍增。

早在2022年,獲得A輪融資後,智己汽車的估值已經高達300億元,成爲當時估值最高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在成功獲得80億元的B輪融資後,並未披露估值,但從B輪的估值來看,獲得80億元的融資後其估值應遠大於300億元。

智己汽車在今年3月的B輪融資或是感受到競爭對手的壓力,與智己汽車同爲“二代”的極氪在2023年2月份完成了7.5億美元的融資,將自身估值推至130億美元(約948億元),阿維塔同樣是長安汽車、華爲、寧德時代三大巨頭成立的品牌,在2023年8月也在B輪融資30億元,估值突破200億元。在新能源汽車內卷加劇的2024年,智己汽車的B輪融資起碼可以確保自身“彈藥充裕”,而不會被對手拉開距離。

4月8日,智己L6超級智能轎車發佈會再度推出新車,對於一家成立不足4年的車企來說,這麼短的時間在推出智己LS6、智己LS7、智己L7等車型後又推出智己L6超級智能轎車,着實不易,但沒有想到的是智己發佈會或成“翻車現場”,惹來小米官微連發三篇長文怒批,聲稱“如果得不到智己公司正式公開道歉,我們會採取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一場萬衆矚目的發佈會不僅讓智己汽車聲譽受損,還讓老東家上汽集團深受其累,截至4月9日收盤,上汽集團再次報跌0.07%,15.30元的股價,距股價高點已經腰斬有餘。

小米汽車怒了!

不得不說,智己汽車這次蹭小米SU7的熱點方向沒有錯,已經成功吸引一波流量,但自身團隊內容審覈疏漏,造成一處關鍵參數的錯誤標註,給小米SU7和智己汽車雙方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現在,智己汽車招惹的小米已非昔日小米。尤其是在2024年1月16日,小米“小米品牌安全”的微博賬號正式更名爲“小米法務部”。小米的法務部成立後開始陸續“重拳出擊”,一大批自媒體、KOL、KOC都陸續向小米致歉,小米法務已經成爲圈內惹不起的“硬茬兒”。

智己汽車在認識到問題後於4月9日凌晨官方發佈致歉函,致歉函稱“在剛剛結束的智己L6超級智能轎車發佈會過程中,對標近期同級流量熱議的小米SU7產品力介紹過程中,由於團隊內容審覈疏漏,造成一處關鍵參數的錯誤標註。小米SU7 Max版前後電機均採用SiC碳化硅模塊,與智己L6所採用的技術一致,均爲行業頂尖的技術標準。”致歉函還表示小米汽車及旗下產品SU7,是智己汽車尊敬的競爭隊友!由於內審出現疏漏,造成對小米汽車的負面影響,智己汽車深表歉意,並向粉絲和用戶致歉。

在智己汽車官方發佈致歉函之前,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就在社交平臺以個人名義就產品信息的調研錯誤向小米汽車和大家致歉。

但小米對智己汽車的官方道歉和CEO個人致歉並不認可,官微連發三篇長文,聲稱智己汽車存在“騷擾和抹黑”的行爲,認爲智己汽車作爲上汽旗下控股公司,其專業能力不應該如此缺失,或存在有意造謠抹黑,對智己汽車在收到公開提醒後未及時做出修正感到憤慨,強烈反對歪曲事實的造謠與抹黑,並稱已經完成取證,做好依法維權的準備。

小米公開表示,“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的道歉,再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開澄清,並向被其誤導的公衆正式道歉!如果得不到智己公司正式公開道歉,我們會採取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至此,原本一場新車發佈會,演變成兩家車企之間的“恩怨糾紛”,對此,大量網友站隊小米,認爲小米汽車確實是無辜躺槍。

智己爲何未能“一鳴驚人”

智己汽車背靠大樹,從其官方宣傳可見一斑。智己汽車的宣傳海報中高調宣傳“大廠國家隊”以及“科技企業爭相注資”,通過這些標籤也可以發現智己汽車自視甚高,但自2022年發佈第一款新車至今,智己汽車或並未“一鳴驚人”。

2022年4月,智己汽車成立不足半年,就推出了智己L7首款車型,該款車型定位40萬元左右的中高端豪華市場,儘管這領域有蔚來、理想以及特斯拉這樣的強勁競爭對手,但智己汽車憑藉着智能數字架構、智能交互分享、智能自動駕駛等核心功能,在上市一個多月的時間便交付1000臺,這對於一家剛成立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成績單。

但良好的開頭,不代表後期的延續,在隨後智己汽車的銷量未能延續剛開始的勢頭。整個2022年銷量不足5000輛,也就是說剩下的7個多月時間內銷量不足4000輛,平均每月銷量500多輛,這個銷量在造車新勢力中並不出色。2023年前9個月,智己汽車的銷量也只有1.5萬輛左右,平均月銷量不足1700輛。同期另一個“車二代”極氪(背靠吉利汽車)銷量則爲7.9萬輛,平均每月銷量8800輛,是智己汽車的5.3倍。

好在智己汽車在2023年10月推出智己LS6,其銷量才大幅改觀。整個2023年智己汽車的總銷量達38253輛,同比增長665%。自推出智己LS6後的三個月銷量甚至高於此前九個月的銷量,以2023年12月銷量爲例,該月智己汽車總銷量爲10412輛,新款車型智己LS6的銷量達9878輛,可以說智己汽車在2023年的後三個月銷量基本都由智己LS6貢獻,該款車型成爲智己汽車最暢銷的車型。

智己LS6的競爭對手很多,小鵬G9、蔚來ES8以及阿維塔11都是智己LS6的潛在競爭對手,但智己LS6在2023年11月和12月均力壓競爭對手,連續斬獲“中大型純電SUV”銷量第一的榮譽,在2023年最後一週,智己LS6的周銷量突破2460輛,創下新高。

但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2024年或成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最卷的一年,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曾表示,卷價格、卷產品、卷服務、卷流量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常態。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曾公開表示,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賽的第一年,因飽和度過高,2024年,中國汽車總銷量增長將明顯放緩,中汽協預測全年增量僅爲3%左右,遠低於前幾年的增速。而根據多家車企公佈的銷售目標來看,增幅遠高於行業增幅,車企之間只能通過更爲殘酷的競爭才能完成銷售目標。

智己汽車在推出新車試圖打開銷量的情況下,卻因自身疏忽得罪了友商,本次事件多少或對智己汽車的品牌力以及銷量帶來一定影響,和小米的“糾紛”若不能儘早平息,最終付諸於法律的話,對智己汽車來說更得不償失。

東家上汽集團淨利潤兩連跌

智己汽車惹上了麻煩,老東家上汽集團也陷入業績下滑的困擾。

不久前上汽集團發佈了2023年年報,財報顯示2023年上汽集團總營收7447億元,相比2022年的7441億元,僅僅增長了6億元,增幅爲0.09%。同期歸母淨利潤爲141.1億元,相比2022年的161.2億元,下滑了20.1億元,跌幅爲12.48%。

這不是上汽集團的首次淨利潤下滑,2022年的淨利潤直接由2021年的245.3億元下滑至161.2億元,下滑了84.1億元,跌幅達34.30%。此前上汽集團的營收和淨利潤也有過多次下滑,2018年上汽集團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年營收高達9022億元,淨利潤還達360.1億元,此後的2019年和2020年,營收分別爲8433億元和7421億元,分別下滑了6.53%和12.00%,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56.0億元和204.3億元,分別下滑了28.90%和20.20%。以2018年的營收和淨利潤高點計算,2023年的營收減少了1575億元,淨利潤減少了21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汽集團的淨利率創下歷史新低。2023年上汽集團的毛利率爲10.19%,相比2022年的9.61%略有提升,提升了0.58個百分點。但對應的淨利率卻並未因毛利率的提升而提升,反而降至歷史最低值。2023年上汽集團的淨利率爲2.76%,相比上一年的3.17%下滑了0.41個百分點。這樣的淨利率相比2015年至2018年下滑了一半左右。

2023年同期廣汽集團的毛利率爲6.94%,低於上汽集團的10.19%,但廣汽集團的淨利率卻是2.90%,高於上汽集團的2.76%。吉利汽車2023年因極氪的虧損導致淨利率偏低,但2.75%的淨利率和上汽集團也不相上下,其15.30%的毛利率甚至高出上汽集團5個百分點以上。另外一家知名車企長安汽車因未發佈2023年年報,2023年三季報顯示其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爲17.88%和8.08%,高於上汽集團同期的9.97%和3.29%。可見上汽集團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在衆多車企中處於低位。

淨利潤下滑,並未影響上汽集團的分紅,上汽集團宣佈擬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3.69元(含稅),合計派發42.3億元(含稅),佔全年歸母淨利潤的30%。整體上市以來,上汽分紅金額累計超過1300億元。不管怎樣豪爽分紅或可以讓投資人提振信心。

值得肯定的是上汽集團在銷量方面並未下滑,2023年上汽集團整車銷售環比逐季連增,全年達到502.1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整車銷售277.5萬輛,佔公司銷量比重超過55%,較2022年提升2.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銷售112.3萬輛,同比增長4.6%。

目前上汽集團業績疲軟之際,旗下的智己汽車發佈會又陷入糾紛,這對上汽集團的股價和品牌都有一定的影響,如何消除和小米之間的“糾紛”,平息這場風波,對2024年的銷量和業績至關重要,下面就看上汽集團和智己汽車如何應對了。

作 者 |夢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