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進一扇門 最多跑一趟——《安徽青年報》記者走進淮北市烈山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

淮北市烈山區以“有解思維”構建多元聯動平臺,深化訴源治理——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終點站”。

烈山區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創新成立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信訪、司法、法院、人社、公安等5家單位常駐中心,民政、衛健、教育等17家單位輪駐中心,開設10個服務窗口和7個專項調解室,實現部門高度集中,調處全程閉環,讓羣衆急難愁盼問題“一站式”解決。

烈山區建立矛盾糾紛預防工作機制、多元聯動化解機制、重大矛盾糾紛提級辦理和掛牌督辦工作機制等10項機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民聲呼應工作開展的意見,強化矛盾糾紛化解方式有機融合、協調聯動。通過變“單一式”爲“組團式”服務,組建以法官、律師、“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等爲主體的區級調解員專家庫1個106人,鎮(街道)級調解專家庫4個90人,實現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提供精準化、精細化解紛服務。同時,推進家事糾紛、勞動爭議等10類案件調解前置,統籌人民調解、律師調解等各方力量,在訴前調解基礎上,建立《烈山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考覈獎懲機制》,對訴前分流案件調解成功的,根據案情及化解效果,每案給予300-500元補助。

2023年,烈山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指導各類調解組織排查矛盾糾紛48次,收集矛盾糾紛線索2359件,調處化解矛盾糾紛 2240餘件,調解成功率97%以上。

烈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強告訴記者,下一步,烈山區將以強化調解員隊伍能力建設爲抓手,紮實提升“一站式”矛調中心“五個法治化”水平,促進各類調解方式更加高效銜接,切實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奮力打造具有烈山特色的“楓橋經驗”調解品牌。

(本網全媒體記者 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