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欠薪需要關口前移

歲末年初是農民工等重點羣體欠薪問題易發高發期。爲此,近期全國各地正在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農民工羣體能否足額獲得勞動報酬,關係千家萬戶能否安心過年。

對於欠薪行爲,不能一概而論。受經濟週期和外部環境影響,一些訂單減少、效益下滑的企業主體出現暫時性的欠薪行爲,在督促企業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解決欠薪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要深入瞭解企業發展困難所在,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支持,切忌簡單行事“一罰了之”。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執法也要講究溫情,需要加倍呵護經營主體,落實好各項減負紓困政策,助其渡過難關,穩崗保生產才能防患於未然,減少未來欠薪問題的發生。

對於惡意欠薪者,則要加強監督執法力度,堅決杜絕惡意欠薪行爲的發生。在各類欠薪問題中,惡意欠薪是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儘管惡意欠薪者不僅要受到行政處罰,甚至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仍然有人鋌而走險。對此,監管部門要壓實監管責任,用好用足各項監管和懲戒措施。

治理欠薪防重於治,要關口前移,及早防範。比如,近年來有些地區針對農民工欠薪高發的工程建設領域,推動用工企業設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將用於支付農民工工資的勞務費與其他的工程款分賬管理,推進農民工工資“月結月清”;有些地區藉助大數據手段建立欠薪預警信息系統,涵蓋人員基本信息、用工軌跡、工資發放等數據信息,實現農民工工資支付全過程動態監管,這些舉措推動欠薪治理從清欠向防欠轉變,值得推廣。

從現實情況看,欠薪行爲一旦發生,勞動者追討欠薪耗時耗力、過程複雜,要進一步暢通欠薪維權“綠色通道”。通過加強法治宣傳和教育,既讓企業等用工主體敬畏法律、秉持誠信,也要提高普通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羣體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人社、工會等部門要施以援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發揮12351職工維權服務熱線作用,收集欠薪線索,進一步加強欠薪治理,確保欠薪舉報投訴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

從長遠來看,要不斷加強誠信社會建設。一方面,要在更多地區建立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建立健全企業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定期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讓失信者受到懲戒“不敢欠”。另一方面,也要讓守信者受到激勵。有些地區創新開展“無欠薪企業、無欠薪項目部”創建活動,引導企業主動履行工資支付主體責任,並出臺相應激勵政策,形成正向引導,讓“不敢欠薪、不能欠薪”成爲企業行動自覺。欠薪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在年底集中整治,也要功夫下在平時,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讓勞動者不再憂“薪”,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更多力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