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治理農民工欠薪痼疾

歲末將至,多地出臺專項措施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下發通知,對全省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風險和隱患的單位點名通報,並提出整改期限,確保農民工及時足額拿到應得的工資報酬。

農民工用汗水和智慧爲城市的繁榮發展默默奉獻,切實保障這一龐大羣體的勞動報酬權益,關乎千萬家庭冷暖,也事關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農民工工資發放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要求企業設立工資專用賬戶,實行工資與工程款分開支付;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和預警機制;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爲的處罰力度等。從實踐情況看,落實好這些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欠薪風險。

然而,在部分地區,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企業主法律意識淡薄,故意拖欠或剋扣農民工工資;另一方面與一些企業生產經營不穩定或資金安排不科學有關,影響了農民工工資的正常發放。

治理農民工欠薪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了市場秩序、用工制度、管理保障等深層次問題,因此需要構建協同施治的欠薪治理格局,不斷完善防治並重的制度保障體系,認真排查欠薪易發多發領域,從源頭預防、欠薪核處、責任追究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招,才能全方位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支付。

不斷完善防治結合、懲處並重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是治理農民工欠薪問題的基礎。應完善配套舉措,因地制宜建立農民工欠薪線索統籌機制、問題化解處置機制、輿情監測預警處置機制、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等,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協同治理,實現靶向施策,利用制度優勢形成治理農民工欠薪的強大合力,化解風險隱患。

加大對農民工欠薪行爲的懲處力度。惡意欠薪,不僅侵害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也觸犯了法律法規。對於惡意欠薪應堅持“零容忍”的態度,落實好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尤其是企業主體責任,公安、檢察、人社等部門應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執法,及時介入欠薪案件,依法依規處理,提高違法成本,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着,讓農民工幹得安心有盼頭。

用好數字化手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各地可以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構建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解決用工信息不透明、計薪結算不準確、維權證據缺失等治理難題。同時,實現對農民工工資發放全流程線上監管、動態監控、實時預警,變被動“清欠”爲主動“防欠”,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比如,江蘇省宿遷市在全省率先上線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系統,通過動態監控、用工分析、預警分析等功能模塊,快速發現欠薪隱患,取得了積極效果,類似探索值得嘗試。(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