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不應成爲“擋箭牌”
原標題:智能客服不應成爲“擋箭牌”
近日,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吐槽,如今想找一個真人客服“比登天還難”,以AI客服爲代表的智能客服“雞同鴨講”“聽不懂話”“浪費時間”是被吐槽較多的問題,除了電商平臺外,部分網站、打車軟件,甚至快遞行業也廣泛使用AI客服,但服務質量時常讓人“抓狂”。
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一份數據顯示,智能客服不“智能”已經成爲近年來我國消費者投訴熱點之一。有機構開展了一項針對2018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95.7%的受訪者使用過智能客服,其中僅有41.3%的受訪者覺得智能客服好用。
既然智能客服頗受詬病,爲何電商平臺、網站仍在廣泛使用?主要還是爲了降低成本。互聯網交易具有海量、瞬間交易等特點,需要投入大量客服力量,如果將客戶諮詢、商品推薦、售後服務等事宜全部交給人工客服,需要配備大量售後服務人員。而智能客服能做到24小時在線,不眠不休,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不可否認,智能客服確實可以擺脫人工客服工作時間與精力的限制,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回覆大量用戶的諮詢問題。但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智能客服無法應對差異化巨大的現實情況,在解決問題方面也缺乏共情意識,當消費者或客戶碰到問題和糾紛亟需解決時,智能客服很難做到根據不同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導致很多時候不但不能解決矛盾,反而加劇用戶的不滿情緒。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售後服務。商家暢通消費者溝通渠道,聽取消費者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是經營者的義務。一些商家用智能客服當“擋箭牌”,解決問題時答非所問,增加了消費者的溝通成本,已屬拒不承擔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違法行爲,相關監管部門應依法要求其加以整改,督促商家合理調配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佔比。(孟亞生)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