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星計劃今年結案 將投入生產
中科院研發國造新一代戰機發動機的「織女星計劃」今年結案,將進入生產階段。圖爲IDF經國號戰機發動機檢修作業。(本報資料照片)
中科院研發國造新一代戰機發動機的「織女星計劃」今年結案,中科院長張忠誠昨列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時證實,並強調已建立熱鍛等12項關鍵技術,將進入生產階段,未來也會朝研發大型戰機所需發動機邁進,明年會再編預算。
中科院2014年訂立「織女星計劃」,推動國造軍用發動機,2016完成建案,今年結案。先前曾傳出,美方要求我國直接對美採購,要求織女星計劃喊停。
國民黨立委廖婉汝昨質詢時表示,織女星計劃研究至今到底成功還是失敗?美國軍火商來臺曾表示,我國研發的F124發動機,美方可能認爲配合度不夠,所以希望我國使用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使用的F414發動機,並建議臺灣採購。
廖婉汝詢問,後續我國是否會因採購新式戰機,研發發動機的動作就喊停?張忠誠強調,織女星專案今年來到最後一年,是結案年,後續也已經建案,現在等預算到位,就會繼續相關研發,並由國防部佈局指導。廖質疑並未編排預算,張迴應就執行單位立場,計劃等於預算,因此算是已準備好了。
張忠誠說,織女星計劃今年結案,已建立熱鍛等12項關鍵技術,下一階段就要生產。他強調,現在做的是中型戰機發動機,而F/A-18大黃蜂戰機所需發動機推力2萬2000磅,F-35戰機則是4萬4000磅推力,若要做這類大型戰機所需發動機,得持續分階段做,未來會朝這方向邁進,因此需要持續投入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