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還是有點無力 臺經院:庫存調整時點是關鍵

(臺經院6月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繼續反映「內溫外冷」的主趨勢。圖/臺經院提供)

臺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佈6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就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三大產業,調查廠商對當月及未來半年景氣看法比率、並經臺經院模型試算,結果顯示,2023年6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爲87.96點,月減1.16點,測驗點連續三個月呈現下滑態勢;6月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爲99.36點,月增0.17點,測驗點已連續兩個月呈現上揚態勢。

至於營建業對景氣看法的調查結果,6月營業氣候測驗點爲95.77點,較5月之93.47點上揚2.30點,再次轉爲上揚的格局。臺經院指出,營造業有條件申請移工方案將於8月正式上路,預期將可望部分遏止勞務成本上揚之效果,未來半年營造業景氣以好轉看待。

在三大產業中,製造業對臺灣經濟貢獻佔比最大,今年來也最爲無力。臺經院調查製造業廠商,就產業別來看,整體電子機械業對當月景氣看法仍偏向普通與看壞居多,而傳產的石化和鋼鐵業均受到大宗商品報價下跌以及下游需求疲弱持續,對當月景氣也持平或看壞居多。

至於製造業對於未來半年景氣的看法,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半導體供應鏈庫存水位已去化到一定程度,有助於各類應用領域的客戶下單轉爲積極,加上蘋果新機效應,有助於提升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許多廠商也將上半年的投資計劃延後到下半年,臺經院調查,有接近三成左右比例的電子機械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亦有二成比例的電子機械業廠商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這也反映了下半年的不確性情境。

孫明德表示,隨着進入下半年,全球經濟面臨着一系列不確定性的挑戰,其中,廠商供應鏈庫存調整速度最攸關臺灣今年下半年經濟前景的風險,臺灣出口與外銷訂單年增率已經自去年9月呈現連10黑,外需疲弱成爲臺灣今年上半年GDP最大的拖累項。今年上半年各產業庫存去化程度不一,拖累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因此,各產業供應鏈庫存調整完成的時間,將影響國內民間投資與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