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腹痛時間點是關鍵

要避免消化性潰瘍,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紓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外,也要避免傷胃藥物食物。(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指胃、十二指腸等部位黏膜受到胃酸侵蝕造成表面黏膜組織受損,形成深入黏膜下組織的傷口,又稱爲「消化性潰瘍」,國人的盛行率約10~15 %,是相當普遍的胃部疾病

患者會有上腹部疼痛感,燒灼感、悶痛、鈍痛、脹痛、壓迫感;或是感覺到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嚴重者會有解黑便(如瀝青顏色的黑便)血便、吐血或吐咖啡色食物殘渣等出血症狀,甚至胃穿孔、十二指腸穿孔。若懷疑自己有消化性潰瘍,可接受胃鏡消化道鋇劑X光檢查,確認病竈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的症狀有點不同,胃潰瘍通常是吃飽飯後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則是飢餓時特別會覺得不舒服,尤其是飯後2~3小時或深夜時分胃部已排空時,特別有疼痛的感覺。

也有人患有消化性潰瘍但症狀不明顯,直到健康檢查才發現胃壁上有許多小小的潰瘍痕跡,這是因爲每個人耐受度不同,有人已到潰瘍卻沒感覺,有的人痛到不行結果只是胃輕微發炎。但若症狀嚴重卻置之不理,可能出血至嚴重貧血昏倒、甚至穿孔導致腹膜炎,需要緊急開刀保命,不可輕忽。

發生原因多與生活飲食習慣不良、三餐不定時定量、暴飲暴食有關,而若爲容易緊張、生氣精神生理壓力過大,或喜好攝取刺激性的食物也可能發生;另外,服用藥物,如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阿斯匹靈、類固醇等,甚至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都可能出現。

若要避免消化性潰瘍,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紓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外,也要避免傷胃藥物和食物,例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煙、酒,而已有嚴重胃部不適的慢性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換藥,或是用藥時並用胃藥,減少傷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