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貿易戰後遺症不少 政治關係回暖澳商界態度多遲疑
在新冠溯源與地緣政治等問題發生衝突後,中澳貿易戰終於結束,但要回復到原先的貿易關係仍需時間。圖爲阿爾巴尼斯訪問北京時與習近平會面。(圖/新華社)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終於在中澳關係惡化2年多後訪問中國,兩國政治關係逐漸回暖後,陸續解除了多項貿易制裁措施。不過,據外媒報導,中澳恢復貿易關係過程中遇到一個事先未料到的問題,中國解除煤、鐵、大麥等貿易限制後,許多澳大利亞企業並不熱衷於恢復與中國的貿易,經濟學家分析稱,經過這次政治齟齬,澳大利亞商界可能對依賴中國的貿易關係有些警惕。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今年1月中國向澳大利亞鍊鋼用煤重新開放港口時,很快就遇到了一個問題:澳方大部分運煤船隻並未再次出現在中國港口。這是中國與其主要交易夥伴國澳大利亞的貿易關係僵持2年所留下的後遺症。
報導說,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籲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起源展開調查,中國領導人作出了憤怒反應,澳大利亞煤炭出口商因此被中方拒之門外,不得不匆忙開拓新市場,許多公司轉向了印度,他們需要煤炭來滿足其蓬勃發展的鋼鐵工業。現在即使中國取消了對澳煤的限制,煤炭出口商仍維持與印度的貿易關係。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前往中國訪問,修補了長達2年多的外交關係裂痕。阿爾巴尼斯說,在爲期4天的行程中,貿易和氣候變化是他與中國官員會晤的首要議題,他還會晤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
報導指出,澳大利亞目前對華出口額佔其出口總額的略高於37%,較2021年的45%大幅下降。有經濟學家認爲,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復甦的力道不足。但這也可能反映出澳大利亞出口商不願再次在準備使用經濟脅迫手段的國家身上大筆押注。儘管中澳關係有所改善,但緊張局勢依然存在。
澳大利亞投資管理公司安保資本(AMP Capital)的首席經濟學家奧利佛(Shane Oliver)說:「澳大利亞生產商可能對再次過度依賴中國有些警惕」。對某些行業來說,走回「一切如舊」的老路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建立新的供應鏈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
報導表示,中澳關係惡化後,棉花、大麥、葡萄酒都受到懲罰性關稅的打擊,但澳洲商人找到了其他的新市場。過去一年,澳大利亞葡萄酒對華出口總額不足500萬美元,而高峰時期曾達到7.7億美元,澳大利亞葡萄酒行業國家機構首席執行官麥可林(Lee McLean)說,「會有一些公司重返中國並對該市場予以高度重視,不過,有些企業不會急於迴歸中國。」
他說,對澳大利亞企業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市場可以取代對華業務。不過,出口商在擴大與日本的貿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尤其是在高價葡萄酒方面,而且對東南亞的銷售也在快速增長。這給澳大利亞商人帶來一點慰藉,也引發釀酒商反思該行業是否已變得過於依賴特定的市場。一位南澳大利亞酒商表示,「澳中貿易崩潰確實很殘酷,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許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也算是幫了我們一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