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國防部放政治口水 不如精進建軍執行力
美國軍火商雷神公司涉嫌高報軍售價格被調查,我國採購的樂山長程預警雷達系統牽涉其中。圖/取自青年日報
國防部很可能是最常發出澄清新聞稿的部會,以往發言尺度相對中立,近來卻逐漸學到政治人物夾敘夾議的風格。最明顯例子是前晚否認某網媒「美臺軍售涉詐欺」新聞:不僅強調相關報導爲不實指控,並宣稱其「結合中國75週年國慶時機,以及解放軍東部戰區傳散極具針對性的威懾影片之際......趁機操作『疑美論』跡證明顯」。不但改用「中國」稱呼對岸,且措辭殺氣騰騰,將批評者直接戴上紅帽子,顯然已經逐漸跟上府院黨腳步。
綜觀原始報導與國防部新聞稿的前半段,可知這起美國軍火巨擘雷神公司向盟邦浮報款項的事件,早已被美國政府查獲,廠商也已經認罪,願意賠償我方。唯一的爭議點,是我方曾想提前讓事件曝光,減少輿論殺傷力,但爲美方拒絕。
政府對此事件迴應方向可以有二:一是將重點放在事件本身,向大衆強調並未遭受損失,本案甚至證明,臺美軍購的監察機制完備,國人大可放心;另一則是重點放在政治口水,將爆料者動機無限上綱,認定是與敵唱和的「在地協力者」,外界談論焦點,自然變成政黨間相互罵戰,對事件本身的澄清效果,相對反而弱化。
這次國防部顯然選擇後者,甚至想出配合「中國75週年國慶」與「東部戰區發佈威懾影片」的奇特理由。至於「操作疑美論」爲何需要與這兩件事搭配?國防部沒有解釋。
「沒有解釋」當然是因爲,如此解讀完全錯誤,甚至可說蓄意誤導:這篇爆料報導於前天曝光的真正理由,是昨天國防部將到立院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若非因爲颱風來襲停班放假,否則勢必成爲立委質詢話題,足以讓顧立雄部長當場難堪。
報導中提及雷神涉及浮報款項,包括2013年愛國者飛彈,以及2017年長程預警雷達,都被美國政府審計署(GAO)查獲,移送司法部偵辦,並且告知臺灣。此時真正應該問的是:作爲付錢埋單的使用者,我方有沒有發現廠商上下其手的能力?還是根本不知道被騙,只是乖乖爲人數鈔票的肥羊?或者更糟糕的是,即使發現有問題,也不敢或沒有專業知識,向對方要求合理補償?
答案很難令人樂觀:就以往案例看來,一些直接在國內進行的普通裝備採購與維保,弊端與糾紛也沒斷過,許多案例發生履約狀況而曝光後,光看當初軍方與廠商議定合約內容之離譜,就足以令人咋舌。律師生涯常扮演企業法律顧問的顧立雄部長,看到如此表現,會不會覺得匪夷所思?
這可得出一個悲哀結論:在軍售議題上,美製武器通常價格高昂,華府態度往往強勢凌人,我方提出工業合作等要求,也經常置之不理。但一旦條款議定之後,對方就會很忠實執行,不會再容許額外「揩油」情況存在。
真正的國防自主,未必是所有東西都要自制,而是必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如何可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能否確保裝備如期如質獲得?如果接收到的裝備無法符合國軍的需求,或是取得的條件過於離譜,即使它們都是本國製造,也與國防自主背道而馳。國軍有沒有足夠的談判議約、計劃管理,以及糾錯防腐的人才?會不會被廠商牽着鼻子走而不自知?纔是真正嚴重的問題。
回到文章開頭所討論,國防部近年喜好談論「戰略溝通」一詞。實務上,面對社會大衆溝通時,到底應該儘可能就事論事,還是應該讓事件敵我對立化,先爭取一半「自己人」?這時候答案有兩種:一是以國軍整體形象爲優先,一是以製造「衝突紅利」爲優先?國防部此次的選擇,顯然不以前者爲優先,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