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產業合作向“新”同行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道(文/郭晨 汪海月) 在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的一家中國新能源車企展廳內,一輛輛造型時尚、駕駛智能化的電動汽車吸引着來往顧客的目光,銷售人員正忙着介紹車型的配置,這其中不少車型的輪胎就產自僅十幾公里外的一家德國企業。
十餘年前,在合肥這個中國內陸城市,中德產業合作鳳毛麟角。今天,以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產業爲代表,不僅吸引了幾十家德國知名企業落戶於此,也有許多合肥本土企業“出海”德國。中德企業的產業合作正成爲這座城市對外交往的一張新“名片”,從中也可以窺見中國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外產業合作的新趨勢。
德企在華迎來新機遇
2021年起,合肥加拿大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專門開設了校巴專線,往返於學校和德國在合肥工作人員的小區,同時組建了一個近十人的德國教學師資團隊,滿足日益增長的德國孩子在合肥的受教育需求。
目前,這所學校招收了130多名德國學生,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來自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到2023年底,該公司在合肥累計投資超300億元人民幣,將在合肥打造首個專屬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平臺,並建立一個新的新能源汽車中心,覆蓋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服務的完整價值鏈。
“2023年,大衆汽車集團在合肥投資超過75億元人民幣,建立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作爲大衆在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該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說。
目前,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正成爲大衆落實產品中國本土化的中樞,其將與大衆在華合資企業緊密合作,承擔核心開發任務。該公司正在開發大衆首個專爲中國市場打造的電動汽車架構,從2026年起,大衆集團將依託該平臺開發不少於四款緊湊級入門電動車型。
專家表示,以新能源汽車爲代表的新興產業以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創新的研發環境以及優秀的人才培養,爲外資在華髮展帶來一輪新機遇。
“需求量是推動我們持續創新的最大基石。2022年我們供給新能源汽車的輪胎是180萬條,2023年這一數字達到290萬條,增幅非常大。”德國大陸馬牌輪胎合肥工廠副總經理周淵說,大陸馬牌正在加速研發更適用於新能源汽車的輪胎,以滿足中國新能源車企和車主不斷增長的需求。目前在原配胎業務領域,新能源車胎業務已經佔到50%。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繁榮,並對輪胎產品提出了新要求,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周淵說,通過持續加強技術研發,這家企業研製出自修補靜音輪胎等新產品。
在江蘇太倉,德國百年機牀巨頭巨浪集團十餘年間在中國的業務量提升300%,工廠規模擴大三倍。目前,500餘家德企落戶太倉,其中七成與汽車行業相關。
在上海,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德國倫茨公司在上海的業務不斷擴大,從曾經的一個生產基地成長爲除德國本部以外的第二全球總部。
德國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3%。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佔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爲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中國德國商會發布對504家在華德企的調查報告《2023/24商業信心調查》顯示,78%的受訪企業預計其所在行業的中國市場在未來五年內將持續增長。
中企在德開闢新市場
在中國新能源企業陽光電源面向德國慕尼黑的招聘列表裡,“儲能系統工程師”“金融會計師”“市場經理”等幾十個崗位正虛位以待,豐富的崗位類型、強烈的人才需求,顯示着這家中國企業在德發展的活力。
“陽光電源歐洲區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陽光電源歐洲區副總裁莫里茨·羅爾夫介紹,經過數年發展,陽光電源在當地的業務規模持續擴大,主要爲當地住宅、工商業及大型地面光伏項目提供逆變器、儲能系統等符合市場需求的全方位產品及解決方案,爲德國及歐洲的綠色能源轉型和當地社區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在歐洲的員工本地化僱用率超過90%,這也爲德國本土創造了良好就業機會。”莫里茨·羅爾夫說。
在德國埃姆斯比倫的一處大型露天停車場內,一排排充電樁之中,一座來自中國車企蔚來的新能源汽車換電站顯得十分醒目。通過這一智能換電站,在短短几分鐘時間,就能將一輛新能源汽車內的電池更換,快速完成車輛補能需要。
“我們已在德國埃姆斯比倫、烏爾姆等地建設了14個換電站。”蔚來歐洲副總裁張暉說,智能化換電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新補能方式,也爲德國和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提供了新選擇。
“慕尼黑也是蔚來每款新車的誕生地。”張暉說,慕尼黑全球設計中心是蔚來在德國開設的首個機構,負責蔚來全系列產品與品牌設計。此外,蔚來柏林智能駕駛技術中心將專注於開發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柏林創新中心專注於在歐洲開發和測試關鍵軟件和技術;慕尼黑的多功能交付中心將展廳、社區空間和官方車輛維修工廠等多種功能融合在一起,成爲該品牌全球首個此類設施。“這些機構的設置全面展示了蔚來在德國的業務佈局和技術發展方向。”
今年2月,在安徽合肥的一家通用飛機制造商的倉庫內,員工們正在“打包”一件大型包裹——一架電動固定翼雙座飛機,它會通過中歐班列運至德國參加4月舉辦的腓特烈斯哈芬通用航空展。
“我們想通過在德國的展覽尋求歐洲的客戶。”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石紅介紹,中國在新能源交通領域的快速成長,也爲通用航空製造產業帶來了新機遇,新商機。
“產品的新技術、綠色環保,用途廣等特色成爲我們海外市場的賣點。”石紅說,作爲一家創業公司,他們主要生產和研發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機和輕小型電動固定翼飛機等。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的快速成長爲他們提供了產業發展的基礎。
中德企業展望新前景
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一座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中德會客廳”,集中展示了安徽和德國合作成果以及中德企業的技術與產品。今年3月,一場名爲“德資企業合肥行”的活動在此舉辦,45家中外企業以及相關代表共聚一堂,共商發展。
距離該會客廳幾公里外就是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所在地。今年,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先後發佈消息稱,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計劃共同開發兩款大衆汽車品牌電動車型,並將於2026年在合肥投產,以及投資25億歐元,進一步拓展位於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強化本土研發實力,提速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共同開發的兩款大衆汽車品牌智能電動車型的生產。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提升研發和生產速度,更快速高效地向中國客戶交付智能汽車產品,這對於我們佈局未來業務至關重要。”
“我們和200多家德國汽車供應鏈企業深入合作,這將有利於中德汽車產業的共同發展。”張暉介紹,蔚來與德國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集團、大陸集團和採埃孚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些協議覆蓋技術開發、產品供應及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合作,展現了雙方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共同探索和進步。“這種跨國合作模式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具有啓發和示範作用,也展現了中德合作在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革新方面的巨大潛力。”
專家認爲,中德雙方在新能源汽車、綠色發展等產業和方向有着各自的優勢和共同目標,這爲將來中德合作提供了廣闊前景。
“中德雙方在綠色發展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莫里茨·羅爾夫介紹,陽光電源通過和德國柔性電網研究院、亞琛工業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合作,不但爲中德兩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帶來新契機,也爲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能源轉型提供了一定支持。
“此外,中德兩國在氫能領域的合作也充滿了無限可能。”莫里茨·羅爾夫說,陽光電源在德國成立了氫能研究所,通過德國團隊和國內團隊的合作,並結合德國及歐洲市場的實際需求,開展氫能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研究,從而有助於提升氫能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能力。
近幾年,安徽合肥的一家德國啤酒屋成爲在此地工作的德國籍員工的心頭愛,中外食客們在巴伐利亞傳統裝修風格的餐廳內相鄰而坐,點一杯慕尼黑黑啤成爲這裡的常見場景。而在德國慕尼黑中國新能源車企蔚來的設計中心內,兩國的工程師們正在暢想下一款車型的設計靈感。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十週年,合作與交流、創新和發展讓中德兩國攜手繼續向“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