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部天氣"北熱南雨" 南方應對洪澇災害

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連日來,南方多地遭遇暴雨天氣,一些地區出現洪澇災害。根據預報,未來一段時間,南方地區還將連續出現降雨過程,中央氣象臺也繼續發佈暴雨預警。此外,未來幾日,華北黃淮地則將迎來新一輪高溫天氣。

資料圖:湖南臨武縣民房和農田被淹唐盛歡

強降雨接踵覆蓋南方地區

6月以來,強降雨接踵影響南方地區。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今後一段時間,暴雨仍將在南方多地“唱主角”。

根據中央氣象臺發佈的天氣公報,17日白天,湖北東南部、安徽安慶、湖南西北部、重慶東南部以及廣西防城港欽州廣東西南部、海南島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湖北黃岡局地大暴雨(103毫米),上述部分地區最大小時降雨量20~50毫米。

應急管理部消息,6月16日,防汛抗洪搶險救援調度會商會議召開,根據會商研判,6月16日至19日,降雨區域主要位於貴州華南西部及長江中下游地區;20日至25日,雨帶將由長江流域南移至江南中南部,降雨區域主要位於江南。

中央氣象臺也於6月17日18時繼續發佈暴雨藍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預計,6月17日20時至18日20時,湖北東部、湖南北部和西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浙江中北部、上海以及貴州南部和西部、四川南部、雲南東北部、廣西北部、廣東西南部沿海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等局地有大暴雨(100~120毫米),並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水量20~50毫米,局地可達60毫米以上)、局地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另據預報,20日起,江漢、江淮、江南大部、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北部將先後出現強降雨天氣。

資料圖:葉波

多地積極應對洪澇災情

面對暴雨的持續,多地都出臺了相關舉措,部署抗洪搶險。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家防總、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派出5個工作組分赴廣東、廣西、貴州、福建、雲南等5省(區),協助指導地方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等工作。

在地方層面,廣西已於6月16日下午啓動三級應急預案,成立抗洪救災指揮部,制定救援工作方案,實時發佈預警,提醒防範災害,對地質災害點啓動24小時值班制度。目前,應急、公安、消防、衛生、民政等部門組織的救援工作隊正在現場繼續開展救援。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各地各部門緊盯山洪地質災害防禦、中小水庫(山塘)水電站度汛安全及城鄉內澇防範等重點,切實做好羣衆提前轉移避險安置,確保民衆生命安全

而在湖南,該省衡山、衡東、洞口、綏寧、會同5個縣啓動Ⅳ級應急響應,衡東、東安新田、辰溪等縣發放了救助資金和物資,衡南縣救災部門聯合保險公司對受損房戶進行了轉移安置、生活救助和房屋倒損修繕理賠。

資料圖:浙江進入降水集中期。 張煜歡 攝

長江中下游多地正式進入梅雨

江蘇省氣象臺17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通報,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18日開始,該省淮河以南地區自南向北先後進入梅雨期。而在此前,上海、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份氣象部門已宣佈各自省份於17日正式進入梅雨期。

梅雨季節是指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溼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爲“梅雨”。

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靜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梅雨季將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張靜介紹,預計今年梅雨量總體正常,南部地區偏多。自入梅起,前期晴雨相間,26日前後有降水間斷,之後雨帶可能重建,再次出現一段集中降水。

另據氣象部門預計,今年出梅時間預計爲7月上旬至中旬,梅期長度正常。此外,受副熱帶高壓不穩定以及雨帶“擺動”影響,今年的梅雨依然“非典型”,暫不考慮出現大範圍高溫暴雨天氣。

中新社記者 富田

華北黃淮將迎新一輪高溫

相較於南方多地的雨水持續,未來幾日,“高溫炙烤”模式將再度迴歸華北黃淮地區,給民衆帶來“烤驗”。

中央氣象臺預計,18日至19日,華北中南部、黃淮中北部等地有35~37℃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溫度可達37~39℃。

此外,根據中國天氣網的報道,華北黃淮一帶未來幾天的乾熱晴曬天氣是由於受到高壓脊的控制,午後地溫較高,部分地區地表溫度能超過60℃。18日開始,華北南部、黃淮的高溫範圍再度發展。

對此,應急管理部也提醒,要做好高溫期間易燃易爆和危險化學品場所安全生產工作,注意排查各類安全隱患。戶外作業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保障人員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