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芬合作,刷新“智慧之城”現實模樣——南京南部新城建設全面踐行生態智慧理念

去年11月,在由世界規劃教育組織主辦的2023年智慧城市大會上,南京南部新城申報的“智慧+綠色打造中芬低碳生態示範城市”項目,從500多個申報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了基礎設施和建築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評價認爲,獲獎單位的探索和實踐象徵着城市規劃和建設在創新道路上的不凡成就,也體現了技術與人文關懷的高度融合。這既是對智慧城市探索的肯定,也是對南京南部新城建設成果的讚譽。

南京南部新城中芬低碳生態試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緊抓中芬合作機遇,以強化雙邊交流、推進成果落地爲導向,主動對接、密切聯繫芬蘭政產學研經資源,以深耕促生根、以開放促創新、以合作促共贏。

亮點紛呈,芬蘭元素花落主城東南

在大校場機場跑道旁,3棟由雙層玻璃幕牆全覆蓋的高樓平地而起,3座不規則外觀現代木結構小展廳初具雛形……這便是建設中的中芬合作交流中心。2015年9月,住建部批覆了南京南部新城作爲全國3箇中芬低碳生態試點示範城市(區)之一,試點項目——南京·中芬合作交流中心應運而生。該項目由芬蘭設計大師佩卡·薩米寧領銜的團隊設計,基於“破冰”的意象,6棟建築在城市結構脈絡中形成一個獨特整體,旨在打造有溫度的建築,也將成爲連接兩國經濟、文化、環保等領域合作的紐帶。

中芬合作交流中心項目定位於中芬合作的典範項目,以建成國際知名、國內有較高影響力的低碳生態創新產業園區爲目標,致力於打造低碳生態智慧技術的集中展示應用中心、芬蘭總部企業聚集的核心載體、創新創業的國際社區、芬蘭氣息濃郁的生活街區。項目坐落於南部新城核心區,規劃用地面積約5.15公頃,地上總建築面積約21.13萬平方米,周邊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計劃今年建成投用。

智慧之城,創新引領低碳生態建設

南部新城以住建部建築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雙試點”爲契機,按照“實用爲王、管用爲要、好用爲基”建設原則,圍繞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三個方面打造具有實用性和領先性的智慧城市平臺。在低碳生態方面,積極響應南京市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大力推廣智慧工地、建築機器人、建造供應鏈,開發智慧能源、智慧建築等應用,目前5個在建工程入選南京市智能建造示範項目,正在創建“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集聚區”,智慧城市平臺已成爲推進新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南部新城始終踐行綠色、循環、低碳理念,先後獲批省綠色建築區域集成示範、省綜合管廊試點等,並高標準通過驗收。以中芬合作交流中心項目爲例,建成後,每年可節約能源248噸標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40噸,相當於種樹2.83萬棵。

南部新城創新提出將建築垃圾通過技術手段再生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已先後建設固廢利用加工廠、渣土資源化利用廠等,形成從綠色回收、綠色生產到綠色施工的產業鏈,實現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產業示範。

綜合管廊也是南部新城規劃建設中的一大亮點。“綜合管廊是一種將電力、通信、燃氣、給水、能源等各種管線集一體的地下綜合走廊。”綜合管廊建設負責人介紹,南部新城借鑑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管廊建設經驗並充分調研,系統論證管廊的規劃、設計、建造及運維,探索出一套適合南部新城管廊規劃建設的技術標準體系和實踐成果。

宜居宜業,“大校場”匯聚新城活力

大校場原名“大教場”,是明朝大教場故地。修建於1929年的大校場機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抗戰前被定爲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先後經歷十多次擴建改建,承載了區域的歷史。

大校場機場主跑道依舊平整,這裡見證了無數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未來將被整體性、真實性保護,打造集產業發展、文化集聚、城市觀光、健康休閒、生態景觀爲一體的機場跑道公園。據瞭解,此處將以2660米機場跑道爲軸線,東端建設中央文化區,西端建設中央商務區,將打造各類企業總部的首選地、上市公司的集聚地、高成長性企業的成功地。同時,規劃100米以上超高層11棟,超300萬平方米商辦載體,目前在建中芬合作交流中心、中江智慧建築產業園等16個產業綜合體項目,招商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全新高端的商業氛圍將圍繞着這條具有歷史印記的機場跑道逐漸興起。

在環境打造方面,南部新城以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文化、水經濟六位一體爲統領,採用多項創新手段,構建機場河、響水河、外秦淮河圍合而成的活力水環,同時結合水環特點,融入飛機文化元素,整體設計27座內河橋樑及3座外河橋樑,形成“城河一體、水綠相融”的景觀風貌。

南部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緊扣南部新城“長三角中央活力區、都市圈總部集聚區、現代化主城新中心”發展定位,南部新城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創新資源集聚、產業招引落地、智慧生態引領等各項工作,將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爲新城品質,努力建設更有溫度的、更具歸屬感的、讓人嚮往的現代化主城新中心。

楊曄 成曦 大可

主編:潘瑞凱

責任編輯:於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