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張宇韶/政治氛圍「寧左勿右」 使李克強僅能當「橡皮圖章」

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每年中國有兩場政治大戲前後登場,年底召開的中央委員會議替以黨領政的體制訂定了政治方向,隔年舉行的政協人大兩會再分別進行「政治」與「法律」背書,爲了體現「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與「議行合一」的精神,再由政協主席國務院總理分別進行工作報告,但輿論多關注李克強對人大所進行的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中國兩會。(圖/記者陳政錄攝)

疫情衝擊之故,去年中國兩會延至五月才舉行,會期之所以延期甚久,目的就是希望會議舉行時能夠展現全黨擁戴習核心的政治氛圍

但針對習近平的各項政治佈局,李克強似乎不是很情願成爲其橡皮圖章,除了不願公佈未來一年的成績單外,還宣稱中國有將近六億人口月收入不到一千人民幣,着實給習近平難堪。

怕出差錯 對臺政策只談「基調

去年中共五中全會的重點是十四五規劃經濟,今年又是習近平在十九大所宣稱的第一個一百(建黨一百週年),按其時程與政績需要脫貧不僅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完成「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重大指標,因爲這一切將成爲習在明年中共二十大遂行權力佈局的基礎。

在此背景下,李克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置於詮釋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劃與模式,至於外界關注的對外、涉臺工作則是以最大簡單化的方式予以含括。

▲2021中國大陸全國人大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於會議上完成政府工作報告。(圖/路透社

這也是李強調「我們要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前提;至於「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同心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看似是政策內涵,不如說是迴應習近年來對臺講話的基調而已。

仔細觀察,李的做法不難理解,這種論述看似保守卻是最能明哲保身作法,既然習需要政治成績單攀上權力高峰,那麼李就將五中全會的目標吹噓到位,至於外交、治港與涉臺的燙手山芋只要不要犯了「高級黑低級紅」或「妄議中央」的錯誤,把這些交給習在日後大做文章,反正今年還有黨慶建軍、國慶還有六中全會等重大時間點可供中央大內宣。

層峰心思海底針

有趣的是,同樣的套路也發生在汪洋身上。

汪洋擔任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以來,兩會的政協報告中對臺論述內容日益精簡

去年汪洋提到要「深化同臺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交流交往」;今年卻只說「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開展調研協商」,未提及具體互動對象。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圖中)出席人大臺灣團會議。(圖/翻攝新華網)

這對於習近平過去點名要讓兩岸協商政協化有着鮮明的反差。

當下中共內部瀰漫「寧左勿右」的政治氛圍,這將使得黨內對於敏感的議題一時摸不透頭緒,國臺辦在兩會召開前夕針對臺灣鳳梨實行經濟制裁就是基本詮釋,但是過於激進的作爲恐讓中央陷入覆水難收、難以轉圜的困境。

人大政協的報告則是反應另一種理性選擇:既然我們是有責無權的橡皮圖章且左右之間難以抉擇,除了善盡過水背書的角色外,其他的就讓一把手自行發揮吧!

熱門點閱》

► 中共兩會》趙春山/「抗衡扈從」非最佳選擇 臺灣如何趨吉避凶

► 中共兩會》盧信昌/解讀雙循環經濟戰略 看中國大陸製造業底氣

► 中共兩會》李沃牆春江水暖鴨先知 兩會透露的政經走向

► 中共兩會》王高成/對臺政策不因美國改變 堅持和統「壓抑武統

王志鵬/中共核潛艦大集結!Google Earth照片曝臺灣西南海域衝突曾恐「一觸即發」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