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掌管中共戰略核潛艦?

做爲中共海上核子打擊主力的094潛艦。(解放軍海軍

伴隨着中共發展彈道飛彈潛艦的能力日益成熟,誰將掌管這支最具威力的戰略核子打擊部隊呢?針對這個問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政策國際事務學院研究生羅根(David C. Logan),在投稿給《外交家》雜誌的文章上做了探討。

羅根指出,中共的核子打擊能力在過去10年有跳躍式的進展。公開數據顯示,解放軍部署核子彈頭有160到260枚。更令羅根意想不到的,是中共核子打擊能力的提升是在質量上而非數量上。根據五角大廈2015年的統計,大陸已經具備以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可同時對多個目標實施毀滅性攻擊,讓美國不得提高警覺

不過最讓美國人提心吊膽的,還是094型晉級潛艦的服役,因爲這讓解放軍首度擁有了可靠的潛射彈道飛彈打擊能力。這支部隊未來將由誰指揮,會在什麼情況下選擇按下飛彈發射鈕,什麼情況下選擇不按,成爲了美軍必須要了解的問題。畢竟中共對戰略核潛艦的指揮與管控關係到美國的整體國家利益與全球戰略穩定。

中共的東風系列彈道飛彈,都由火箭軍控制。(中新社

當前的指揮與管制體系

傳統上來看,中共對其核子「戰略鐵三角」的管理,着重的是政治管控而非戰略靈活性。從歷史方面分析,北京對於核武的強調則持比較消極的態度。通常解放軍的彈頭沒有被放置到飛彈上面,而且兩者也都被部署於不同的兩個位置。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全大陸最高的軍事指揮機構,是唯一有能力下達發射命令單位

到目前爲止,解放軍火箭軍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早期預警系統,但是潛艦部隊卻可以扭轉這個不利態勢。縱然有不少來自對岸與美國的學者推論,中共戰略核潛艦將納入火箭軍的指揮下,不過羅根則透過對大陸官方文件的研究,還有近年來解放軍改組,認爲這樣的判斷恐怕不會實現。在對解放軍現有的指揮管制體系進行研究後,羅根從兩個角度判斷火箭軍指揮核潛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一位大陸專家告訴羅根,解放軍傳統上都把海上核武打擊力量的指揮權交給海軍。中共2013年出版的《白皮書》,也明確指出只有東風飛彈將納入火箭軍的前身,也就是第2砲兵部隊的指揮體系內。關於由潛艦裝備巨浪型飛彈該由誰指揮,《白皮書》則是完全沒有提及。另外一本由中共在2013年出版的教科書《軍事戰略學》,也同樣強調海軍掌握戰略核潛艦的重要性

其次,新成立的火箭軍似乎也缺乏足夠的組織與能力來掌控戰略核潛艦。儘管解放軍推行的軍事現代化包括提升海陸空軍聯合作戰能力,但是火箭軍的指揮體系仍然保持獨立。就連新成立的解放軍戰區,也沒有資格指揮戰略導彈部隊。另外也沒有證據證明,解放軍火箭軍擁有與戰略核潛艦部隊維持聯繫的超低頻無線電臺。

相反的,讓戰略核潛艦維持在海軍體系內在羅根看來更有邏輯性。過去中共裝備的夏級潛艦雖然沒有執行戰略巡邏任務,但卻在海軍艦艇人員的操作下有了出海的經驗。解放軍在青島成立的海軍潛艇學院,提供學員們一年的時間學習操縱戰略核子潛艦。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都不太可能出現火箭軍控制戰略潛艦的情況。

羅根認爲,戰略火箭軍很難掌控解放軍海軍的核潛艦部隊。(中新社)

指揮管控體系的調整

不過伴隨着戰略核潛艦的入列,中共領袖也可能利用這個機會改革其複雜的「戰略鐵三角」指揮體系。羅根認爲,解放軍或許會建立三套指揮架構來對火箭軍與戰略核潛艦進行管控。第一種模式,是戰略核潛艦將完全由解放軍海軍控制。換言之,海軍將同時掌握潛艦與巨浪飛彈的指揮權。長期操作夏級與晉級潛艦經驗的海軍,也確實有資格向最高領導人提出這個要求。

只是在缺乏操縱陸基彈道飛彈的情況下,未來該如何訂立出一個可以讓解放軍海軍與火箭軍協調的機制,也相當重要。第二種模式,則是讓戰略核潛艦通通納入火箭軍的指揮下。儘管火箭軍沒有操縱潛艦的經驗,但是在管控核子武器方面的技術卻超過解放軍海軍。在這樣的安排下,解放軍海軍只負責保管戰略彈道飛彈,等待火箭軍的命令才予以發射。

第三種模式,則是海軍與火箭軍將享有同等的指揮權。這可能意味着潛艦將交由海軍管理,導彈則由火箭軍管理,但也有可能出現一種全新的雙重指揮系統。在這個雙重體系下,海軍與火箭軍的人員有平等的指揮權。儘管在解放軍歷史上很少出現這種跨軍種的雙重指揮體系,但是也並非完全沒有出現過。比方說冷戰時代的蘇聯潛艦,就必須要有艦長與政委的同意才能發射飛彈。

只是不論中共最後選擇由哪一個單位指揮核子潛艦,海軍都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軍種之間的派系問題,保守的官僚制度,乃至於中共傳統上對強調核子武器的排斥,都有可能給解放軍戰略潛艦的指揮管制體系帶來新的困擾。火箭軍的領袖大多數來自於飛彈部隊,海軍司令則大多數來自於水面艦部隊,雙方還有不少需要協調的地方。

最後,則是中共對強調核子武器重要性的排斥,也可能使解放軍對戰略武器的管控「去中央化」。這有可能使得中共因誤判局勢,或者不小心按下核子武器按鈕的機會大幅降低。從這個角度來看,羅根認爲共軍成立雙重指揮模式的機率也不少。究竟該如何預測解放軍戰略核潛艦部隊的未來走向,到目前爲止還是難以定調,但是由火箭軍指揮的可能性十分低微。

羅根認爲,越鬆散的核武指揮體系,越能確保核子戰略穩定,因此他不樂見讓一艘潛艦的艦長有過大的核子發射權限。(解放軍海軍)

維持戰略穩定

建立雙重指揮模式,在羅根看來比較符合中共傳統上對核子武器的定性。畢竟中共向來的政策,都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爲原則,不率先使用核子武器。不過了解中共核子潛艦的未來佈局,對於美國強調的戰略穩定有密切的關係。戰略穩定的基礎,是建立在有沒有「第二打擊」能力,還有是否能積極與消極控制核子飛彈發射紐的原則之上。

假若中共採用雙重指揮模式,同時又對核打擊採取消極態度精簡火箭軍與戰略核潛艦的指管機構,那麼解放軍將更加重視於傳統武器的建設。假若局勢真的往這個方向前進,對美國管控核子武器的戰略穩定性是有加分作用的。而無論中共未來決定交由誰指揮戰略核潛艦,北京都可以嘗試採取一些更積極的步驟增加戰略穩定。

第一,羅根建議中共設計一些專門機構培訓操縱戰略核潛艦的海軍人員,提高他們的可控性。第二,爲了避免誤會發生,中共可以替戰略核潛艦建立一套有別於傳統潛艦的防火牆。這包括設立防止艦艇人員暴衝,設置於不同潛艦或者基地內的雙重指揮系統。第三,則是在中共戰略核潛艦建設完善以前,爲了防止其成爲它國攻擊的目標,解放軍應該保持低調,不要過度強調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