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掛風雲番號 "不客氣"的奇瑞要"集火"混動市場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月10日報道    2023年的奇瑞像一匹“黑馬”。188萬輛的銷量、同比52.6%的增速,讓業內忽然意識到,這家混改“艱辛”的民營車企,已坐到中國車企批發銷量亞軍的位置。

2024年伊始,奇瑞又重掛“風雲(參數丨圖片)”番號,迎來混動家轎風雲A8上市。

至此,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瘋狂“補課”的奇瑞,也拉開了集中“出戰”混動市場的大幕。 奇瑞掌門人尹同躍在現場直言,“這款產品不僅要成爲奇瑞今年銷量的領頭羊,更要成爲行業的殺手鐗,帶領奇瑞在2024年‘不客氣’的新能源之戰中大獲全勝。”

而作爲專注混動的新能源系列,奇瑞風雲將在2025年底前上市15款車型左右,最少也將佈局9到10款車型。“風雲A9和風雲T11是重點車型,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當中”,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奇瑞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捷途汽車總經理李學用如是說。

談到2024年的銷量,奇瑞給風雲系列制定了20萬輛的目標,奇瑞汽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姚飛表示,“希望(風雲)在混動的品類至少做到前三,這是今年的任務。”

“風雲”一詞,對奇瑞而言是特別的。

1999年,奇瑞的第一款車也是第一款轎車“風雲”下線,挑戰彼時家轎市場的“老三樣”----捷達、桑塔納和富康。兩年後,它又成爲奇瑞走向國際的第一款車型。 尹同躍回憶說,“當時的風雲就是名副其實的顛覆者,顛覆了被合資企業幾乎100%壟斷的格局,讓更多的中國家庭能買得起屬於中國自己的品質家轎。”

2016年,風雲、旗雲等老一代產品,隨着奇瑞的1.0時代漸漸遠去。

在“技術2.0、品質2.0、國際化2.0”的升級戰略下,這一年,奇瑞集團銷量70.47萬輛,同比增長28%。

儘管此後在70萬銷量關口徘徊4年,但奇瑞在悄悄改變。2018年到2019年的車市寒冬之際,奇瑞銷量均已正增長收官。

到2021年,奇瑞一躍完成96萬輛的成績,後一年,踏上123萬輛臺階。2023年,奇瑞更是一舉突破188萬輛,出口銷量同比增長67.7%,成績喜人。

但在新能源領域,此前的奇瑞多聚焦微型車市場,在10萬元及以上市場更像是“散兵作戰”,直到2022年才上升到集團層面的佈局。在“瑤光2025戰略”的基礎上,奇瑞在2023年4月發佈新能源戰略。

至此,奇瑞打造奇瑞風雲、捷途山海系列主攻混動市場,星途星紀元系列和iCAR品牌主攻純電市場。

走過燃油、國際賽道“大放異彩”的2023年,奇瑞的2024年也將重點主攻混動和純電賽道。李學用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目標是做到行業增幅第一,絕對銷量要大幅提升,保證新能源不拖集團後腿,這是我們2024年整體規劃。”

李學用透露,2024年,奇瑞集團的銷量目標要做到“遠高於行業增速”,還要成爲新能源銷量增速的第一名。

這是尹同躍制定的最低目標要求。

而將目標設成“遠高行業增速”的背後,是奇瑞在“磕磕絆絆”後摸索出來的4品牌矩陣“打法”。

奇瑞品牌主打超值家用,有燃油車也有混動品牌“風雲”;星途作爲奇瑞的高端品牌,同樣有燃油車、混動車,也有星紀元純電矩陣;捷途則是以硬派越野和皮卡爲主,即將推出混動矩陣山海系列;而iCAR品牌產品將以智能科技純電爲主,未來也或將增加增程產品。

李學用在發佈會現場直言,“2024年,奇瑞對新能源不再客氣了。”

“不客氣”的底氣,則是源自奇瑞多年研發積累孕育的5大技術底座,鯤鵬動力、火星架構、大卓智駕、雄獅智倉和銀河生態。

其中,鯤鵬動力包含混動專用發動機、混動變速箱、電驅、電池、氫能5大核心技術領域;火星架構包括物理平臺架構、EEA5.0電子電氣架構和Chery-OS等;大卓智駕專注L2到L4的智能駕駛技術,提升奇瑞在智能駕駛的能力;雄獅智倉則可以通過AI技術賦能智能座艙;銀河生態聚焦全球化的生態打造,包括智雲平臺、智慧數據、生態夥伴等。

“整個技術平臺支撐四個品牌發展,這是奇瑞今年取得銷量增長的關鍵原因。”

而風雲A8正是鯤鵬混動C-DM的首搭車型,錨定12-15萬家轎市場。

此外,根據李學用的判斷,混動市場主戰場或爲15-20萬元價格區間。“風雲T11和風雲A9會滿足這樣的市場。”對於未來市場格局,李學用也多次提到,他認爲,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汽車市場將形成4:3:3格局,40%混動,30%純電,30%燃油。

這亦是奇瑞堅持燃油車投入,同步規劃混動和純電佈局的最重要內因。

1999年以8萬級家轎入局汽車市場,奇瑞在過去多年中一直聲稱“要做中國的大衆、豐田”。

在內部,尹同躍讓奇瑞上下學習特斯拉,學習豐田,學習大衆,包括互聯網思維,精益管理方法和質量保障策略等。

李學用甚至直言,“我認爲奇瑞很多文化都來自於大衆,董事長從一汽-大衆、一汽奧迪到奇瑞,我們很多的質量體系標準,甚至生產體系都是按照德系標準建立的。我們一直在學,一直學不完。”

2018年年底,奇瑞還在內部推行了阿米巴變革。該經營模式爲日本稻盛和夫獨創,整體組織將被分爲衆多獨立經營的微組織。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用戶共創與產品開發管理中心執行總監洪高明表示,“阿米巴文化是從端到端,後臺到終端,不僅是奇瑞的後臺,也包括供應商,可以從更早期把產品打透的文化。”

更謹慎的說,奇瑞是想將奇瑞品牌打造爲中國的大衆、豐田,包括風雲系列,爲老百姓造車。“給家庭造車,不是炫技炫酷,提速(百公里加速)非要到3秒左右,顯示屏搞多大。我們在成本控制和配置選擇決策上,一定是以用戶最需要的(配置)爲導向。”

對於未來中國車市的競爭態勢,李學用也有自己的預判,“中國汽車產業競爭的決賽就是明年和後年,明年尤其重要,競爭更加血淋淋,會卷得特別厲害。”

他也再次強調,“如果對行業對用戶有正向貢獻,我們希望越卷越好。沒有最卷,只有更卷,而奇瑞一定參與,一卷到底。”

從艱難中一路成長的中國車企,善於“卷”,奇瑞也是如此。“對新能源不客氣”的口號,讓它仍然透露出一股“理工男”的耿直。

當然,在李學用看來,“放眼世界競爭格局,奇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品牌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基於他對中國車市格局的判斷,奇瑞推出iCAR品牌,重啓“風雲”之名,還拉上華爲打造智界,也充分給出了其佈局純電和混動賽道的決心和力度。

在全球化佈局的“光環”下,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的奇瑞,或將爲純電和混動產品反向“賦能”,並迎來其新能源賽道發展最爲重要的關鍵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