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聲音|清華尹稚:ESG標準用於城市治理時應增加文化要素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白金蕾)4月25日,中關村論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賦能全球可持續發展”活動在京舉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成員尹稚出席並以“建立面向治理現代化的ESCG(環境、社會、文化和治理體系)體系,推動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精準化施策”爲題進行主旨發言。

他認爲現行的ESG披露制度、評價標準、評級體系,有“堅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價值體系”“堅守減少‘人對人的不人道’的理念和價值體系”兩個積極意義,但同時存在文化價值觀異化爲經濟和政治壁壘的風險。因此,他認爲在應用於城市和區域治理領域時,應在ESG體系中增加對文化的反思,即增加社會中的價值觀、習俗、象徵、體制、人際關係以及人們所普遍持有的見解等要素。

他表示,ESG體系帶有鮮明的價值觀、發展道路的引領特徵,不同於我國經歷過的一般工程技術標準體系的引進。中國現代化目標的底層邏輯和關注點無疑與世界現代化進程是一致的,而中國現代化目標的特殊性也一定會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引領和道路選擇。

基於此,他判斷從ESG的企業標準到用於城市與區域發展評估的ESCG體系的轉化,不是一般性的工具理性的借鑑,而是在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鑑之中,爲東方大國的文明發展和延續注入當代性和現代性的新鮮血液。最終會帶來“可持續的發展、更和諧的社會、文明的復興和治理的現代化”!

編輯 韋英姿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