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案”助力文明對話開啓新篇章

本報特約評論員

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鑑,對於推動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落地生根,爲人類社會的團結進步、共同繁榮注入文明力量,爲實現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提供持久動力。新徵程上,中國將攜手各方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互鑑,弘揚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奼紫嫣紅、生機盎然。

6月7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決議明確,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突出強調文明對話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實現共同進步的重要作用,倡導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充分體現了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要義。本次聯合國大會決定,將6月10日設立爲文明對話國際日。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中華民族自古就有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文化胸懷,中華文明歷來讚賞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去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向世界發出深入推動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真摯呼籲,爲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積極呼應。

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充分表明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順應時代潮流、契合時代需求,關於推動文明對話、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正在成爲越來越廣泛的國際共識。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文明是一個體系。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鑑,對於推動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從理論層面探尋人類文明發展方向,昭示世界文明百花園繁榮發展的美好前景,從實踐層面探索不同文明如何共處,爲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正能量,對於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當前,多重危機挑戰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人類社會再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國倡議聯大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旨在充分發揮文明對話對於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促進民心相通、加強團結合作的重要作用,爲人類社會團結應對共同挑戰注入正能量,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工作的堅定支持,體現了中國在百年大變局中的大國擔當。

中國是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者,也是積極的踐行者。中國代表在聯大全會介紹決議草案時表示,中方鼓勵各方根據聯大決議規定,舉行豐富多彩的國際日慶祝活動,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的傳承和創新,積極推動人文交流與合作,實現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對此,多國人士表示,期待未來與中方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書寫文明對話新篇章。

從“讀懂中國”國際會議、首屆“良渚論壇”到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等,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爲各國人民搭建起增進友誼的平臺;從舉辦紀念費城交響樂團訪華50週年音樂會,到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開幕,形式多樣的民間交往精彩紛呈;從建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美術館聯盟等到組織“藝匯絲路”採風活動,共建“一帶一路”文化和旅遊交流充滿活力……中國攜手各方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鑑、攜手發展的行動更加堅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落地生根,爲人類社會的團結進步、共同繁榮注入文明力量,爲實現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提供持久動力。新徵程上,中國將攜手各方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加強文明交流互鑑,弘揚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奼紫嫣紅、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