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GDP增長要與碳排放總量脫鉤,拐點就是碳達峰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2月26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華軟集團舉辦的“知行合一 碳望未來”學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富煤缺油少氣”已經不能準確描述我國當前的能源資源稟賦,需要在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同時,多能互補,源網荷儲相結合,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使能源體系能夠同時滿足安全可靠、經濟可行又綠色低碳三個目標。

在杜祥琬看來,對於碳達峰碳中和,中國需要在戰略上保持定力,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及時抑制發展“兩高”產業的衝動,尤其要推動高端製造業的發展,進一步降低能源強度與碳強度,走向GDP增長與碳排放總量脫鉤。

“今後8年,經濟還要增長下去,但是碳排放總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長了,兩者的發展就會脫鉤,脫鉤的拐點就是碳達峰。產業結構會有很大的變化,高耗能產業起的作用越來越小,生產效率也會提高。”杜祥琬說。

不過,杜祥琬指出,碳達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衝高峰,是瞄準碳中和的碳達峰,而“產業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對高碳發展路徑依賴慣性大”的問題仍然是中國目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短板,需要開創一條兼具成本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路徑。

杜祥琬表示,“富煤缺油少氣”已經不能準確描述中國當前的能源資源稟賦,可再生能源資源也是中國能源資源稟賦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國內已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術開發資源量的1/10。需要先立後破,實現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協調互補,在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同時,多能互補、源網荷儲相結合,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使能源體系能夠安全高效經濟低碳。

然而,在傳統認知中,能源系統很難同時滿足“安全可靠、經濟可行又綠色低碳”三個目標,三者任何一個目標方向優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向的問題。因此,三個目標常被稱作能源系統的“不可能三角”。

“安全可靠是對能源系統的基本要求,經濟可行的能源社會纔會接受,綠色低碳是能源轉型的大方向。”杜祥琬強調,碳達峰、碳中和呼喚的新型能源系統和新型電力系統必須逐步做到滿足上述三個目標,使之成爲“可能三角”。

(作者:繳翼飛 編輯: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