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對歐美關稅貿易壁壘的因應
(圖/新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上週五遭槍擊逃過死劫後,今年11月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的機率更爲提升;未來幾年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也極可能將更爲盛行。
美國今年5月宣佈針對一些從中國進口的戰略性產品,陸續調高關稅。例如今年8月1日起,美國進口中國電動車的稅率,將自現行的25%提高至100%;電動車鋰電池25%、太陽能電池50%、鈷和鋁等關鍵礦物25%,船岸起重機25%等。除此之外,歐盟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也自今年7月4日起,在目前10%關稅的基礎上,加徵17.4%至38.1%的關稅不等。
去年(2023)中國全年出口產品成長最快的首推汽車(69%),其次爲船舶及汽車零配件;今年1至6月相較去年同期,出口產品年成長率前三名則爲船舶(85.2%)、集成電路(21.6%)、以及汽車(18.9%)。
中國去年生產的3000萬輛汽車中,新能源車即有將近1000萬輛,佔大陸汽車總生產的三分之一。依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去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1400多萬輛,中國市佔率佔三分之二,穩居龍頭地位,歐洲和美國則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IEA並估計電動車在所有汽車中的佔比,將自2023年的18%成長至2030年的35%;在中國、美國及歐洲的佔比更將達到60%,新能源車未來的商機是兵家必爭之地。
爲避免設下全面貿易障礙將傷及自身,僅封鎖特定領域及關鍵技術的「小院高牆」戰略,已普遍是歐美等國採行的作法。中國生產的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在此策略下也就成爲首當其衝大幅加徵關稅的標的。
今年以來,歐美對中國的貿易壁壘更加嚴峻,地緣政治也更加緊張。爲因應美國及歐盟對中國的種種出口限制,中國近年來更加積極與全球其他各地洽籤自由貿易協定(FTA),除了增加對這些地區的出口比重外,並大幅提升對這些地區的外人直接投資(FDI)。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資料,中國目前與28個國家簽署FTA,對這些國家的年出口金額至去年10月爲1.3兆美元,佔中國總出口38%。因爲這28個FTA國家並不包括美國或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因此歐美的加徵關稅至少不會對這個部分的中國出口產生直接或立即的衝擊。
2008年中國與新加坡的FTA,以及2010年中國與東協10國簽訂的FTA,當然是2022年簽訂RCEP的重要基石。雖然RCEP會員國的GDP已佔全球三分之一,但中國目前正在洽談中的還有其他10個FTA,這部分若簽署,將在目前的38%出口佔比之外增加4.3%。
但着眼長期,爲因應日後極可能更加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應會與開發中國家有更密切的連結。例如依據中國海關總署上週公佈的出口數據來看,中國今年上半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最高的國家及地區,分別爲巴西(24.4%)、越南(22.55)、以及馬來西亞(12.6%)。若相較於2022年,去年中國出口成長率最高的國家及地區,分別爲俄羅斯、非洲及印度。
此外,IMF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中國對東協10國的年出口金額已超過對美國出口,而與一帶一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40多個國家的年貿易額,也已超過對美國、歐盟和日本貿易的總和。在美國積極建立友岸外包供應鏈的同時,中國與馬來西亞、印尼等建立的半導體及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等近岸外包的供應鏈,也正在成形。全球貿易未來更將走上分歧與脫鉤的道路。(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