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天更精彩——國慶68週年獻禮

(原標題中國:明天更精彩——國慶68週年獻禮)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題:中國:明天更精彩——國慶68週年獻禮

新華社記者

井岡山茅坪鄉八角樓靜靜佇立。

90年前,在昏暗的油燈下,毛主席凝神靜思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爲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

90年後,在距八角樓幾百米的地方,25棟統一規劃的兩層小樓拔地而起。精準扶貧紅色旅遊項目,讓這裡的村民戶均年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好日子一天勝過一天。

10月1日,是一箇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68年前獲得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勝利者的豪邁迎接一個又一個燦爛的明天。

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開闢新境界

瞅着自家的農家樂和山前的路,66歲的左秀髮合不攏嘴。生長在江西井岡山最偏遠的山村之一,他每次外出都要翻山越嶺,花費三四個小時,通路是他夢寐以求的事。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精準扶貧讓左秀髮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世界的精彩。今年以來,江西井岡山、河南蘭考先後摘下了貧困的帽子。而在此前4年間,中國已有累計5564萬人擺脫貧困,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梅黎明說,4年間5000多萬人脫貧“摘帽”,不僅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也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

這是一條解放思想,銳意改革的道路。

1959年9月26日。東北松遼平原上,一座特大油田被發現,也由此有了“大慶”這個響亮的名字。50多年來,“中國貧油論”“油盡城衰”的憂慮在這裡破解:大慶油田實現4000萬噸持續穩產12年;“非油元素”正成爲驅動這座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引擎。

從北向南橫貫東西,從農村到城市,千萬個“大慶”以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姿態,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這是一條注重經濟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道路。

9月的福建平潭,海風和煦,花團錦簇。過去,其西北部的長江澳沙荒風口風沙氾濫成災。平潭蘆洋林業站站長馮彬說:“尤其到了冬天,村民連家裡的鍋都不敢揭開,一揭開就進沙,牀鋪上也都是沙。”

如今,平潭風口基幹林帶建成合攏,一道綠色屏障築於濱海新城。推進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建設……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開放開發建設,平潭從零開始一路蝶變

生態興則文明興,在未來的發展中,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藍圖一貫到底,美麗中國的願景正潑墨成畫。”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端說。

這是一條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道路。

這是8月14日拍攝的平潭北港文創村。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圍繞國際旅遊島的功能定位,打造原生態全域旅遊新理念,吸引了衆多國內外遊客。今年1—7月份,全區共接待遊客203.93萬人次。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在大學首演獲得48次掌聲,太行山農民看得熱淚盈眶……總編劇孫德民知道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得到了認可。這部創作歷時1年多,反覆修改十幾次的作品,剛獲得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國慶前夕,意大利“中華文化講堂”、中英東西經典音樂會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上演,中國文化正成爲走向世界的“外交使者”“國家名片”,推動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

“文藝工作者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歌唱祖國、歌唱英雄禮讚英雄、禮讚時代、爲時代書彩。”孫德民說,把我們國家幾十年的跨越式發展歷程、把大時代下老百姓的真實變化、先進典型的真實事蹟如實地表現出來,就能做到文化自信。

一個民族復興的夢想凝聚創造奇蹟的力量

350公里時速,其疾如風!“復興號”標誌着我國成爲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

誰曾想,1865年由英國人修造的中國第一條鐵路,見證着中國人怎樣的夢想情結?

其疾如風!350公里!“復興號”開啓中國高鐵新時速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100年前,李大釗曾激昂地吶喊,“當以中華國家之再造,中華民族之復活爲絕大之關鍵”。

科技噴涌澎湃驅動力。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被國外青年譽爲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正收穫全世界的掌聲。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金額超過208萬億元,世界第一。摩拜單車已經進入美國、英國等超過180個城市投放和運營。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說,走出國門的中國式創新涌現,成爲世界瞭解中國的新窗口。

輝煌中國,你我共築。

橫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7月全線貫通,有望年底通車。這座由跨海橋樑和海底隧道組成的長達55公里的大橋,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

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奇蹟般的工程,正在託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2個百分點至6.7%和6.4%,並認爲中國超預期的經濟表現拉高了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夢是追求人民生活幸福的夢。

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區會展中心。一張張今昔照片的對比、一行行用青春和熱血寫成的文字,都向世界展示着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

拉薩展廳的北京援藏項目——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從3年前一片200畝工地到生態校園,讓參加援建的張大力欷歔不已。

9月30日,西藏布達拉宮廣場花團錦簇迎國慶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計劃安排對口支援資金將超過218億元。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馬新明說,開展志願幫扶協作工作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偉大創舉和增強中華民族大家庭凝聚力的偉大工程。

守望相助,凝心聚力。

7級地震損毀四川九寨溝縣漳扎鎮小學。開學了,8歲的藏族姑娘杜噶坐着專車,到縣城九寨溝第三小學復課。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盛毅表示,不論從最初的搶險救援,還是目前的恢復重建,危機過後八方支援、高效運作、迅速崛起,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

一種信念傳承着必勝的信心

毛澤東筆下的婁山關,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猶在。國慶來臨,貴州婁山關紅色旅遊正炙。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長征永遠在路上。

在廣州紮根多年的徐志鵬去年把公司總部遷回大慶市,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各領域注重創新驅動,每個人要跟上時代的腳步。”他說,這是一步步把中國夢變成現實的過程。

唯改革創新者勝。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創業創新的激情投入到新的長征路上。

從空中俯瞰,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是書寫在大地上的一個“夢”字,讓衆多“拎包北上”的香港創業青年夢想成真。

45歲的香港博士李德豪入駐以來,業務已擴展到了佛山、上海、南京等內地市場。自2014年成立以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87個。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憑藉深港合作區及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前海將全力建設內地與香港緊密合作的先導區,成爲兩地人才交流融合、互補共贏的風向標。

站在新的起點,神州大地不斷書寫新的美好圖景。

依託“一帶一路”建設,中部地區正加快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3年多時間,鄭州到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鄭州)首班開行,如今形成覆蓋全國四分之三省區市、境外覆蓋24個國家121個城市的集疏網絡。

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明說: “將繼續提升中歐班列綜合競爭力,在 一帶一路 倡議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融共榮中發揮更大力量。”

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和欠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站在自家的新樓前,昔日的貧困戶劉秀峰滿臉堆笑。通過井岡山市“山地人家”旅遊休閒觀光項目,他家的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不僅成功脫貧,而且邁向了小康。

井岡山市市委書記劉洪說,“率先脫貧 摘帽 ,不是井岡山的最終目標,讓老區羣衆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纔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井岡山將牢牢抓住 產業爲根、立志爲本、機制爲要 三個關鍵,確保貧困羣衆穩定脫貧、可持續脫貧。”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

歷史,正期待祖國母親下一個精彩。(記者郭強、範迎春、王昆、宓盈婷、李放、付昊蘇、周科、陳地)

(原標題:中國:明天更精彩——國慶68週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