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大陸今年GDP增速將達8%
大陸經濟正逐漸復甦,大陸智庫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可破8。圖爲大陸高鐵列車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養。(新華社)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5日發佈《中國金融報告2020: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變革》報告,並展望2021年經濟金融形勢與相關政策。該報告預估2021年大陸GDP增速將達8%左右,呈現「前高後低」態勢。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指出,中國宏觀槓桿率不斷提升,龐大債務規模帶來沉重的利息負擔。在中國債務中,公共部門的債務佔比高達60%,債務「灰犀牛」風險很大程度來自公共部門。
宏觀槓桿率升太快 增風險
今年大陸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長目標定在「6%以上」,剛公佈的首季GDP年增速達18.3%,不少國內外機構紛紛上調大陸今年GDP目標。社科院作爲大陸國家智庫,對於GDP的預測參考性頗高。報告建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繼續加大刺激力度的情況下,中國宏觀調控應保持定力,避免宏觀槓桿率的過快攀升和金融風險的快速積累。
該報告指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宏觀槓桿率迅速攀升,截至2020年第3季,中國實體經濟部分的債務相當於GDP的2.7倍。而宏觀槓桿率攀升引發多重風險,包含地方國企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高,商業銀行壞帳風險擡頭。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表示,由於債務規模巨大,債務總額274兆左右(人民幣,下同),由此帶來了沉重的利息負擔。他指出,債務槓桿率的攀升帶來的利息負擔非常高,2012年以來中國每年利息負擔相當於增量GDP的1.5至2倍,估算下一步大概是2.1倍水準,超過1.4兆。
張曉晶強調,中國的債務情況和發達經濟體完全不一樣,中國公共部門的債務佔比爲60%左右,大大超過私人部門債務。而全球債務中公共部門債務可能只有30%至40%,遠低於私人部門債務。「我們的債務積累模式如果不去調整的話,仍然是不斷向公共部門集聚,因此允許國企或融資平臺債務違約,是新發展格局下債務積累模式調整的重要方向。」
房地產連接金融、實體經濟
大陸居民部門債務主要是房地產債務,報告指出,房地產將金融與實體經濟緊密「連接」在一起,發揮樞紐的作用。在暢通經濟循環、維護經濟安全、推動經濟轉型方面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要推動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而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必要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