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大城市小學招生呈現衰退

大陸城市陸續公佈2020年統計公報經濟數據之外,不少人關注到包括深圳廣州重慶等坐擁百萬小學生的大城市,罕見出現小學招生人數衰退的情況現象背後引起省思

統計各城市2020年數據,深圳小學招生數大減6.5%至19.07萬人,廣州衰退5.9%到19.84萬人,重慶減少5%至32.34萬人。

上述城市剛好也是大陸少數有超過百萬在校小學生的城市,平心而論,涉及教育資源等因素,大陸多數家長會希望子女大都市的小學就讀,故這些城市小學招生衰退逾5%的程度使人吃驚。在全大陸範圍,2020年普通小學招生數衰退約3.26%至1,808.1萬人。

以深圳爲例,2019年小學招生數衰退1%至20.4萬,2020年衰退幅度再度擴大至6.5%,便引發外界不少猜測,有觀點認爲適齡學童流失,當中有不少因素與房價人口的「擠出效應有關

廣州也在2020年出現近年首次小學招生人數減少的狀況,直接從2019年的21.09萬人衰退5.9%至19.84萬人,當然背後有出生人口數減少的因素,但是適齡學童與背後家長是否有流出依然很可能是主因之一。

諷刺的是,熱絡的房地產投資助推當地經濟發展,但長期下卻可能造成青壯年人才外移。從數據來看,當前如深圳、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正處於一個青壯年人才快速移入、移出但鮮少在當地安家樂業的狀況。

因爲整體入學率逼近100%、以及家長年齡多處於青壯年,所以小學招生數量可以作爲測量許多面向的數據,包含該城市背後的人才流動。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以往外界評判小學生與常住人口變化可能以6年作爲時間差,例如該年出生人口減少,可能要到6年後小學生的入學人數纔會減少,像是北京在2013、2014年的出生人口分別爲18.89萬、20.98萬人,而2019、2020年的小學招生人數分別爲18.3萬、20.2萬人,有大致相符的情況。

當前受到外界關注的焦點,正是在人口紅利停滯甚至衰退之下,大陸各區域省份、城市的搶人大戰日益火熱,深圳、廣州是經濟大省廣東省雙頭馬車,但小學招生人數的衰退下,背後很可能是青壯年人才面對高房價的巨大壓力,選擇離開當地。

加上深圳、廣州等城市的在校小學生規模龐大,甚至高於北京、上海等常住人口更多的城市,所以青壯年占人口中結構更被看好,且當地人口也持續呈現淨流入。只是如今面對招生人數萎縮,恐怕顯示相關城市開始面對留才困境,要設法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此外,作爲粵港澳大灣區要地的深圳,雖然具備不少吸引高階人才與菁英條件,但也常被詬病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過於缺乏、供給不足,所以儘管這些高階人才願意赴深圳就業,但在家庭等因素之下會否有久待意願值得商榷。

還有一個情況是這些大城市內部有著名學院企業,所以能不斷吸引大學生、大學畢業生等,但可能年輕人口數年就會開始因爲各種因素找尋其他房價更友好或是有相關落戶政策的城市遷移定居,這種置換型增長也會造成常住人口增加、小學招生數下降並存的現象,但該模式長遠來看的吸引力也會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