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張義:數字化轉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3年11月6日,在進博會主會場--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本站聯合上海青浦區政府共同舉辦的“數據共生 智能未來-2023全球數字大會”正式開幕。會上,青浦區人民政府指導,本站傳媒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2023年全球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升級研究報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戰略部副主任張義介紹,不確定風險衝擊下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韌性、穩步增長可持續性的貢獻,主要分以下三點:一是,增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二是,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三是、中國經濟韌性提升全球增長信心。

《報告》提到,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數字資源稟賦差異,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新分化。第二,數據廣泛應用,帶來隱私保護問題挑戰。第三,數字經濟帶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挑戰。

以下爲張義演講的部分內容:

大家下午好,我來自於中國信通院。

《2023年全球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升級研究報告》是青浦區人民政府指導,本站傳媒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

《報告》顯示,數字化轉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塑全球價值鏈變化的重要力量,而數字化賦能全國、全球乃至各個城市的建設,主要從醫療、政務、教育、能源各個方面提供了很多智能化服務。而且,全球性數字化產業園區的不斷建設,形成數字化產業生態圈,新的數字化城市建設模式已形成。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5個世界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爲31萬億美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爲58%,較2016年提升約1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同比增長7.6%,高於GDP增速5.4個百分點。產業數字化持續帶動5個國家數字經濟發展,佔數字經濟比重達到86.4%。全球5G網絡人口覆蓋率爲30.6%。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收入達4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3%。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達1032家。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佔GDP比重爲41.5%。全國多個省份的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破萬億元大關。

可以說,不確定風險衝擊下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韌性、穩步增長可持續性的貢獻,主要分以下三點:

一、增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

《報告》中,我們引用了三個數據,分別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新通道。如說,中歐班列今年是提高了27%,中老鐵路已經增加到了270多個品種,而西部陸海新通道今年運出量大概提高了14%。也就是說,中國製造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運向了全世界,爲保障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創造了有力條件,也提供了巨大的貢獻。

二、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

近些年極端天氣頻繁,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了共識。中國致力於世界經濟健康發展,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中國方案推動下,中國正不斷以行動引領各國凝聚共識,主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助力全球綠色發展事業取得積極進展。

三、中國經濟韌性提升全球增長信心

今年7月份,國家統計局發佈了我國的GDP增長率,今年上半年是5.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測,我們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大約在5.2%,這也是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佔有領先位置。

那麼我們在全球發展主要面臨着哪些挑戰,《報告》分了三個部分:

第一,數字資源稟賦差異,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新分化。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發達國家因爲處於安全的考慮或者處於壟斷的考慮,對於一些先進的硬件或者軟件出口都進行了限制,這樣對數字經濟的全球產業鏈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

第二,數據廣泛應用,帶來隱私保護問題挑戰。比如說,數據共享操作愈發凸顯了隱私的問題,爲個人隱私保護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第三,數字經濟帶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挑戰。防止贏者同吃的數據壟斷,也就是說在數字經濟中壟斷者會逐漸排擠到中小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這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一點。

我國數據經濟發展困境和突破,《報告》中主要有三點:

第1, 技術層我國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亟待增強;第二,應用層我國數字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第三,制度層我國數字治理體系和監管規則亟須健全。

我們的《報告》中進一步對中國經濟增長趨勢進行了研判,得到了幾個觀點。

一是,“形”略波動,“勢”終向好。從潛在增長率來看,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有內在支撐。當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穩步推進,高儲蓄率支持資本持續積累,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加速轉換,這些都決定了潛在增長率仍能保持在較高水平。

二是,當前就業壓力主要是結構性的,總體就業形勢有望保持穩定。當前的就業壓力主要是結構性的,總體就業形勢有望保持穩定。

三是,有力應對外部風險挑戰,貿易大國地位依然穩固。中國在全球出口所佔份額較爲穩定。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出口份額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至14%,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地位。

《白皮書》中還提到了“中國數字產業重點發展”,主要提到了兩個領域(人工智能和中國互聯網產業):一是在人工智能初步已經構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在製造、物流、金融、文旅等方面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二是技術產品加速應用,出現了很多傳統和人工智能企業示範性企業,三是人工智能在在與製造業融合過程中,催生了一批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智能製造新模式、新方法。

在中國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塊,我們主要分析了信息技術產業、能源化工產業、交通運輸產業,這三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成就和未來發展的建議,可以看出來第一個產業可以說是數字化產業,第二個、第三個產業是傳統產業,這也是現在數字化轉型一個特點,就是數智融合,就是數字化和數智化融通發展。

接下來細化到區域領域,我們分析了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示範區域產業的發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目前已經正式發佈,這個《規劃》中也提出了,構建綠色創新經濟新高地,構建“兩核驅動、兩軸帶動、組團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構建高水平建設的先行啓動區,打造成爲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創新綠核”;構建“六大示範工程”引領的產業發展新路徑,探索跨區域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快形成綠色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再細化是上海市城市數字化應用發展,大約分了四個部分,分別是:製造業數字化發展、城市應用側公共服務平臺、金融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賦能版權產業發展。我們也起了標題:“從製造到智造”、“從職能到智能”、“從支付到智付”、“從治理到智理”四個方面來進行了數字化轉型和應用的闡述。

《報告》的第三部分:可持續發展及升級建設。

有一個背景:全球已經有151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覆蓋了92%的GDP,89%的人口,88%的排放。

對於中國而言,中共中央已經發布了做好“碳中和”、“碳達峰”工作的通知和工作意見。國家多部委從五個重點領域、五項重點支撐方式分別跟進了自己的政策文件,也就是中國的“碳中和”、“碳達峰”的“雙碳”領域、“1+N”的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報告》中分析了“雙碳”、“綠色低碳發展”對中國加快發展和轉型的三大機遇:

第一,傳統企業提質增效升級的機遇,也就是現在工業80%來自於傳統行業;第二,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現在還有一些清潔能源的利用、氫能、生物能源、儲能,這些新型領域有很大發展空間;第三,率先構建新型能源系統,政府政策已經承諾說在2026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比例要達到80%以上。

《報告》的第四部分:前瞻性發展了2024年全球數字化轉型趨勢,共有八大趨勢。這些是整個《報告》的所有內容,我們的《報告》也是把數字化轉型在全球、中國以及區域的應用與影響,還有未來的趨勢前瞻做了一定的總結,希望對各個地區政府、企業數字轉型、數字化轉型中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