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打造自主整車全域操作系統

面對美西方的“脫鉤斷鏈”,這兩年汽車產業已強烈感受到“缺芯”的痛苦,但對“少魂”的隱憂理解似乎並不深刻。日前,蔚來發布整車全域操作系統“SkyOS·天樞”。這是全球首個整車全域操作系統,業內圍繞這一話題的討論熱度迅速走高。

提到操作系統,人們並不陌生。從PC時代的Windows、macOS,到智能手機時代的安卓、iOS,操作系統堪稱智能設備的“靈魂”。作爲智能汽車承上啓下的關鍵,操作系統向下管理調度各類硬件資源,向上支撐各類軟件運行,不僅是車輛設計的重要基礎和數字底座,更決定着汽車智能化的天花板。如果將智能汽車比作交響樂團,操作系統就是其中的指揮官,可以調節各種樂器,使它們完美配合,演奏出美妙和諧樂章。

儘管當前我國車用操作系統已形成全面佈局和部分量產積累,但國內市場佔有率較低,生態構建相較於國外差距明顯。目前,全球汽車操作系統被黑莓公司的QNX、開源基金會的Linux和谷歌公司的安卓“三分天下”。其中,在車載操作系統上,QNX佔據50%以上市場份額;在車控操作系統上,QNX佔據90%的市場份額,遠超Linux和安卓。

回望汽車發展史,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整車全域操作系統。事實上,早期的汽車就是一個純粹的機械設備,不運行任何軟件。隨着電子技術發展,上世紀70年代各種零部件開始採用軟件控制。自2003年起,汽車開放系統架構(Autosar)出現,爲高效管理越來越複雜的車輛電子、軟件系統提供了基礎。而近年來導航、娛樂系統的快速發展,使QNX、安卓等原來在手機和嵌入式系統上使用的操作系統,逐漸在汽車上被採用。然而,這些面向零部件的操作系統由不同公司開發,不能做到從底層上真正打通。汽車的智能化,大多依靠在原有架構上增加軟硬件模塊的手段實現。

問題在於,隨着大算力芯片逐步成熟、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向中央集中式演進、AI大模型上車,這種簡單“做加法”的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前智能汽車的開發與持續進化的需求。要真正實現整車智能,就得開發整車全域操作系統,在底層打通智能硬件、計算平臺、通信與能源系統,實現對車聯、車控、智能駕駛、數字座艙、手機應用等全域統一管理與協調。打造自主整車全域操作系統,也可以藉此實現硬件和軟件解耦,使一個操作系統可以適配若干個異構芯片。因爲將來芯片會和計算機的外圍設備一樣,能實現即插即用。從一定程度上來看,解決好操作系統問題,也可以緩解我國芯片先進製程技術發展受阻難題。

不過,打造自主整車全域操作系統並不容易。按照專業人士說法,面向AI時代的自主整車全域操作系統,至少得滿足高帶寬數據吞吐、超低延時通信、支持大算力和異構硬件、實現跨域融合、全生命週期的靈活進化、高可靠性保障,以及體系化的信息與隱私保護七大核心要求。如此嚴苛的研發難度和技術要求,不僅考驗車企的資金和人才實力,更考驗車企戰略眼光和定力。在汽車市場價格戰頻發,熱衷於“搞流量、拼營銷”,渴望“快賣車、多賣車”的當下,似乎很少有車企願意沉下心來,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

都說創新難,尤其是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築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更難。但難的背後,常常蘊含着特殊的考驗、價值和意義。要看到,在新能源汽車競跑的賽道上,雖然我國在電動化轉型的上半場已取得先發優勢,但真正能決定全場勝負的是智能化。智能化比電動化技術更復雜、產業鏈更長、投入更大,技術創新要求也遠超車企傳統業務範圍。好在眼下全球智能汽車發展格局未定,留給中國企業的時間窗口仍在。只要我們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捨得在研發上投入、紮根底層技術創新,我們完全有可能繼5G之後,打造出一個更優的自主整車全域操作系統,鞏固和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優勢,形成中國引領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格局。這也是當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契機和內在要求。(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