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對壘誰領風騷

(本報資料照片)

香港科學園創建至今不到20年,佔地僅僅22公頃。相較之下,新竹科學園區規模大了將近30倍!小空間的香港科學園幾乎不可能走科技硬體制造方向。不過也就在1周前,由科學園孕育的首家科技新創「獨角獸」企業誕生了。

2014年,以中文大學工學院爲主的科研團隊創立商湯科技,短短不到8年,商湯科技已成爲AI領域的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愈優秀的企業,就愈容易成爲競爭者的打壓對象。商湯原定去年12月7日進行招股,10日截止認購,10日當晚美國財政部宣佈將商湯列入「中國軍工複合體公司黑名單」,在此衝擊之下,商湯隨即宣佈暫緩上市。1周過後,商湯重新擬定招股文件,並將初始投資者「大洗牌」,包括兩名曾在「大鱷」索羅斯旗下管理基金等5名投資者退出,由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等機構頂上,公開發售部分反應冷淡,但最終於去年12月30日成功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新年伊始,商湯無懼打壓,上市3日股價倍升,市值已接近1兆元新臺幣。

然而,就像華爲不斷受到美國進一步制裁一樣,商湯的前景或許仍充滿變數,因爲中美科技對壘的激烈競賽,可能纔要開始而已!

哈佛大學上月出版一份報告《中美科技大對壘》指出,中國在5G通訊、AI人工智慧等領域已開始領先美國。報告開宗明義認爲,中美之間競爭的主戰場將是先進技術領域。美國人該問的問題是:中國能贏得技術競賽嗎?而報告的結論也很明確:是的。

這個觀點並非危言聳聽,中國科技的發展近年來成就非凡,已成爲美國的全方位競爭對手。在當前每一項基礎技術上—AI、5G、半導體、量子科學、生物技術和綠色能源,中國可能很快就會成爲全球領導者。事實上,在某些領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去年,中國生產了全球50%的電腦和手機,美國只生產了6%。中國的太陽能面板產量是美國的70倍,電動汽車銷量是美國的4倍,5G基站數量是美國的9倍,互聯網速度是美國的5倍。哈佛報告中申論,中國已在AI的實際應用方面明顯超過美國,包括臉部識別、語音識別和金融科技等。

目前,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價值鏈仍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很快就會在兩個重要領域趕上美國:半導體制造和晶片設計。如果考慮高中低端所有制程,中國半導體制造已超過美國,其在全球生產份額從1990年的不足1%上升到15%,而美國則從37%下降到12%。

報告中看好中國的科技前景,原因之一是人力資源的大量投入。中國高等教育培育的大量理工人才不斷爲行業注入新血。反觀美國愈來愈倚靠外國優秀人才,特別是高科技行業嚴重仰賴印度裔、華裔的大量專才。然而,新冠疫情失控與仇外情緒,都爲美國吸引國外人才帶來不少隱憂。

回過頭來看商湯科技上市前的風波。在競爭前景逐漸趨於劣勢之下,美國正走入賽局博弈的錯誤道路。美國政客們似乎還沒明白,合作能維持優勢地位,脫鉤反而加速被超越。國際太空站、GPS等例子比比皆是。或許不久的將來,彼消此長的高科技勝負之局很快就會出現。(作者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