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亞洲受重傷」 專家:臺首波是高科技、代工業
記者丁維瑀/採訪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22日簽署對中國貨品祭出600億美元關稅的備忘錄,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財經專家黃世聰對此表示,最後的名單尚未出爐,但以第一波來看,臺灣主要會受到影響的應爲高科技產業與代工業,像是電子產品、製鞋、成衣等,尤其以中國爲生產基地再輸往美國的臺灣商品會受到波及。
黃世聰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貿易戰一觸即發,臺灣現階段只能靜觀其變,「也沒辦法做什麼」,政府要密切注意全球局勢,以及中方迴應後所引發的後續效應。他認爲,由於中國輸至美國的產品會被課高關稅,因此臺灣以中國爲生產基地的品牌會受到影響。
《路透社》報導,全美最大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將停售華爲手機。外界分析,中美貿易戰的觸角延伸到電子業。黃世聰認爲,臺灣電子業在華爲手機供應鏈是重要角色,華爲在美國遇上困難,臺廠當然逃不過,同樣的,其他電子業也會受到波及。
▲川普擬針對1300項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價值達500億美元,包含進口量較大的電信、資訊科技等產品,服飾與鞋子也都有。
川普簽署備忘錄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於15天內公開課徵關稅的產品細項;美國財政部也會在60天后,正式發佈確定的清單。黃世聰表示,「真的開打貿易戰,亞洲國家都會受傷很嚴重」,畢竟是兩個大國在打架,除了首當其衝的中國,臺灣、南韓與日本最要當心,「貿易依存度高的國家,都很怕關稅壁壘的後續效應。」
面對許多分析家不看好川普的舉動,黃世聰倒是認爲,對中國徵收高關稅,本來就是川普最初的立場,且總統最近民調下滑,被許多支持者懷疑沒有實現競選時的承諾,纔會終於祭出301條款,「事情還是有轉圜的餘地,川普是商人,不會把話說死,一切就看中方怎麼應對。」
從短期來看,中國如果實施報復手段,美國一定會受到傷害。然而,黃世聰觀察到,川普看的是長遠的影響,並不在乎短暫的痛,「川普的意圖,就是吸引大家到美國設廠,這樣就可以規避關稅。把原本在中國的生產商,吸引到美國去。當然這沒辦法在短期做到,應該要等到中後期。」
▲華春瑩認爲,中美經貿合作提供給兩國巨大的市場,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圖/翻攝自中國外交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稍早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打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從不刻意追求順差,不想跟任何人開打。黃世聰則提到,若站在美國的立場,「川普會認爲,你(中國)偷走我的工作,他要打貿易戰的態度非常明確。現在則要看中方怎麼應對,經濟上可能會有一段苦日子要過。」
事實上,川普過去屢次表示,中國對美國的限制非常多,像是電信業、網路業都不能到那邊投資。他22日於白宮說,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爲好友,然而,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已經失控,美方還面臨財產權遭竊的危機,無法繼續忍受侵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表示,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圖/翻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黃世聰認爲,最關鍵的,還是要看中方做出哪些行爲,但「要是硬幹的話,美國傷的還好,大陸會比較嚴重」。川普祭出關稅,無疑是希望中方能多買美國的商品,儘可能把限制拉低,造成對美國有益的長遠影響。
至於全球局勢,黃世聰說,在最終名單出爐前,現在還不能太斷定,「比較令人緊張的是,中方跟美國的關係,可能會引發最後全球都來打貿易戰。」臺灣方面,政府則是一定要注意後續的效應,隨機應對。
▲黃世聰認爲,站在美國的角度去思考,課徵鉅額關稅是絕對的走向。(圖/路透社)
稍早,總統蔡英文則迴應,政府的國安跟行政團隊都有充足掌握情況,並提出四態度、四策略,包括加速內需投資、提高創新能量、多元佈局等,「越來越多創新型資本進到臺灣,我們的經濟結構轉型,就會有更強的動力。」她最後強調,政府團隊會加強努力,讓臺灣經濟持續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