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作業家長要不要改?老師:批改任務應交給教師
“南昌一小學老師要求家長不批改作業需寫情況說明”一事經報道後引起衆多老師及學生家長熱議。
學生作業家長改,各地老師及家長怎麼看?11月5日,澎湃新聞採訪各地多位小學老師及家長。
有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學生的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來修改,核心在於家校教育的邊界:學生作業批改的權利屬於老師,家長應該督促、檢查孩子作業,並非“批改”作業。不過有家長對“要求家長改作業”表示理解,認爲給孩子批改作業能及時掌握孩子學習中存在薄弱的地方。
家長的煩惱:改孩子的作業“很費事”
湖南長沙張女士的孩子正在讀一年級,每天她會在孩子的作業上花三個小時左右。
張女士告訴澎湃新聞,每次批改作業都很費事,她需要對照老師的範本和答案,指出錯誤,不斷提醒孩子改正,直到正確爲止,最後她還要在作業本上簽名。
令張女士苦惱的是,她雖能理解“學生作業家長改”這一做法,“老師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但任務多了,家長卻成了各科作業的“多任務處理器”。“有時候孩子已經睡了,家長還沒有睡,還在研究拼音讀法。”
張女士表示,孩子從一年級入校開始,學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做作業,但“檢查的過程涉及到對孩子做錯作業的批改”。
河南商丘的甄女士是一位二孩母親,小兒子今年纔剛上小學一年級,平日主要的精力都花在監督小兒子寫作業上,每天都會監督至少一小時。除此之外,學校每月都會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幾次,每次批改後,老師都會二次批改。
甄女士稱,她理解老師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的行爲,“學生作業家長改”能更好地瞭解孩子在學習方面薄弱的地方。
同時,甄女士表示,幫孩子批改作業也增加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頻率,促進了親子關係。“每次我批改時發現了錯誤並指出,他也會產生逆反心理,開始發脾氣。我會和他溝通,幫他找出錯的原因。其實只要孩子能意識到確實是自己出了錯,不是媽媽故意給他挑刺,他就不會發脾氣了。”
不過,讓甄女士苦惱的是,小兒子的課業負擔挺重。“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每天作業已經要寫到九點,除此之外,每週還要給他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不然會跟不上別家的孩子。”
老師的聲音:批改作業的權利應交給老師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江西南昌一名小學三年級老師讓家長批改學生作業,不批改還要寫情況說明。這所學校三年級數學老師杜強(化名)迴應稱,老師太忙,家長批改作業可提高效率。
對於“家長批改作業可提高效率”這一說法,有老師並不認同。
來自安徽省宣城市當地一所中心小學的數學老師張明明(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從教二十多年,她從未要求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而是告訴家長,應督促、檢查孩子的作業。
張明明說,在她所在的班級,家長大部分都在外務工,只有孩子的爺爺奶奶負責接送孩子,“他們不懂怎麼修改,我們會告訴孩子的家長,讓他們多輔導孩子做作業。”
張明明表示,她平日給孩子佈置的數學作業並不多,而且會積極鼓勵孩子們互相檢查作業,“這樣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也能達到良好複習的效果。”
河南省某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張梅(化名)在批改作業上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張梅從事語文教學已有二十年,她表示,老師既可以選擇“全批全改”,也可以選擇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對改,“讓學生分小組學習,互相批改,其實能鞏固他們的知識點,可以達到反思的效果。”
張梅強調,家長應該督促檢查學生作業,但批改的權利應交給老師,“學生作業家長做/改實則是把老師的職責分給了家長。”
張梅稱,作業反映的是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孩子交上來的作業都對,老師能知道學生哪些地方存在薄弱的情況嗎?下一節課老師可能無法確定上課的重點難點。”
另一位擔任鄭州某國際小學校長的王鋼告訴澎湃新聞,家長不應該批改作業,批改作業是老師的本職工作,此外,老師的角色應清晰,可以教育孩子,但不能強制要求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
王鋼認爲,老師以提高工作效率爲由,讓家長來改作業,是不是說明老師佈置的作業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是這樣,作爲老師調整作業量是首要任務,而不應該推卸責任。”
王鋼表示,老師和家長對於教育的邊界應該明瞭清晰,“家校配合非常有必要,但是邊界需明瞭,不能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