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業界齊聚明德論壇 共話全球經濟走向與投資新機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蕊 紐約報道

美國大選後經濟走向如何?美聯儲政策路徑是否會受影響?哪些市場投資趨勢值得關注?在日前舉行的“北美明德論壇2024年會”上,來自中美兩國的政治經濟研究學者、金融投資專家和企業高管等多位嘉賓就相關話題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入探討。

“北美明德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北美校友會2015年創立。今年論壇主題是“全球範式轉移時代的洞見與決策”。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現場致辭表示,經過十年努力,北美明德論壇逐漸成爲連接中美兩國、推動思想交流的重要橋樑,也成爲人大與北美校友聯繫的重要紐帶。論壇討論成果不僅爲中美兩國政策制定提供了參考,也爲國際交流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在今年的論壇上,圍繞美國經濟前景、美聯儲貨幣政策路徑等話題,美國景順基金董事總經理兼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北美校友會理事李山泉,與紐約聯儲銀行前合規報告部門主管、前信用風險管理部門主管、蒙莫斯大學經濟學教授Richard Roberts進行了一場對話。

Richard Robert表示,美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的持續壓力,儘管美聯儲的加息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通脹,但生活成本仍然居高不下。鑑於通脹有再度擡頭的跡象,市場對於潛在降息預期也產生了變化,這可能進一步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他認爲,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調整或將對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比如,移民限制和關稅政策,可能推高工資成本和商品價格,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能源生產政策的變化有望降低能源成本,但其長期效果仍存不確定性。

在貿易政策和全球供應鏈方面,Richard Robert指出,如果實施高關稅將導致進口成本增加,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並使供應鏈問題更加複雜化。許多企業因轉嫁成本能力受限將面臨盈利下降的風險,這也將對整體經濟穩定性構成威脅。

Richard Robert認爲,儘管關稅收入爲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財政支持,但在解決美國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上效果有限。核心的解決路徑依然是提高生產力和削減政府開支。然而,他也強調,減稅政策的實施將加劇財政挑戰,使政府財務狀況更加緊張。同時,美聯儲在實現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中將面臨艱難的平衡。因新政策可能增加達成通脹目標的難度,對政策制定者的應對能力提出新的考驗。

關於中美之間的投資流動,李山泉認爲,主要取決於資金來源。國際資金流動變化可能對全球市場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但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經濟影響仍需持續關注。他認爲,這一系列經濟與政策的複雜互動,將考驗美國經濟的韌性和政策的靈活性。

與會者還認爲,中國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傳統工業化與城鎮化接近成熟,推動了新舊動能的加速轉換。這一過程中,金融服務模式需要全面適應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多樣化需求。中國需結合自身國情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在借鑑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關注內部財務槓桿與外匯市場的動態變化。

就未來市場投資趨勢,與會者強調了科技變革對投資的推動作用,建議關注人工智能、儲能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前沿機會。此外,鑑於美國資本市場可能出現的結構性變化,預計減稅和監管放鬆將推動美國銀行業和併購活動的增長。

此外,與會者分析了赴美上市的財務與合規要求,尤其是PCAOB的審查流程以及與美國財報準則的差異。與會者建議中企在美國市場拓展時應注重增強法律合規意識,加強與當地利益相關方的溝通與合作。通過工銀美國的業務案例和海爾收購通用電氣家電的成功經驗,與會者爲企業出海提供了實踐建議,鼓勵企業進一步關注ESG標準,以提升全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