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慢性病機率增…新住民、外籍看護若生病「語言不通」難克服
圖/freepik
據統計,臺灣新住民人口近五十九萬人,若加上廿一萬名外籍移工,共八十萬人口交織出臺灣的照顧者新面貌。尤其在臺長居十年以上者陸續來到中年,在異鄉的日常生活除了得面對照顧伴侶或僱主,同時可能因面臨長期慢性病威脅,必須先克服語言是健康絆腳石的困境。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陳亮宇觀察,大陸配偶因語言無障礙,也熟悉運用健保資源,多數以看三高等慢性病居多。外籍看護因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家,語言通譯較爲麻煩,若需要看診或休息,還牽涉到僱主是否關心,更需要臺灣民衆付出關心。
WaCare健康促進App執行長潘人豪說,無論是新住民或外籍看護,都與臺灣民衆已形同家人的關係。他因照顧中風母親的經驗,更體會到這位外籍類家人需要語言協助。也因此促使他利用AI,最近成功研發出「照護共筆」功能,透過OpenAI GPT,每日將照護雜記快速產出條理清晰的摘要,接着AI翻譯印尼文,讓外籍看護可以透過手機,與家人共筆、共享照護筆記,連醫護人員看了都驚呼科技爲守護健康帶來的改變。
除了科技業者看見新住民、外籍看護的需要,這羣新家人同時面對因心力耗損引起的疾病。目前各地醫學中心已普設新住民門診,提供通譯服務以及特約專線諮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也推出「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將於年底上線,網站提供了中文對照多語系,包括印尼語跟越南語,且就近銜接醫療資源,幫助新住民、外籍移工能更快速改善健康問題。
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包含三大慢性病:糖尿病、心衰竭、腎臟病的症狀警覺、治療提醒、NG誤區等資訊。未來還將擴充其他疾病預防、照護措施。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表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合力提升民衆健康識能,跨越語言障礙,共同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三項第八點中的全民健康覆蓋。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