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論壇》當前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中評智庫基金會與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聯合主辦了主題爲「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的座談會。(圖/中評智庫提供)

美利堅大學教授、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總協調人趙全勝等人12月18日到香港中評社交流訪問,期間,中評智庫基金會與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聯合主辦了主題爲「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的座談會。

早在2006年,趙全勝教授就曾帶領美國、日本等知名學者專家赴北京參加中國評論通訊社主辦的臺灣問題論壇,與大陸官方面對面溝通交流。長期以來,除了教學本職工作和學術研究之外,趙全勝教授還積極建設全球華人學者社羣,促進臺海兩岸學者和海外華人學者之間的交流。他主持創建了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環球兩岸研究會、兩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論壇、《海外看世界》公衆號等,成爲全球華人學者探討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的平臺,名聲日隆,作用極大。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向趙全勝教授的不懈努力和傑出貢獻表示由衷地讚揚和高度的敬佩。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與會者們緊扣主題,就當前中美關係走向、兩岸關係、臺灣2024選舉等熱點議題發表了各自見解。與會者認爲,中美之間的博弈會持續下去,且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

美利堅大學教授趙全勝首先介紹了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正在開展的學術對話交流工作,也談了對當前兩岸關係走向的看法。他表示,要充分認識到對臺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不能有一蹴而就的心態。他也說,臺灣問題的根本底色還是中美關係,中美兩國關係緩解則臺海局勢緩解,反之就會更加緊張。

展望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趙全勝認爲有四個「不會停止」:首先,從現在到本世紀末,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成長不會停止;第二,全球權力從西向東轉移的過程不會停止;第三,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遏制不會停止;第四,中國進一步通過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戰略實現現代化,以及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不會停止。因此,他說,中美的危機預防與危機管控就成爲很重要的一環,雙方需要儘快恢復與彼此的接觸交往。趙全勝也強調了智庫學者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

深圳廣電集團時事評論員、駐港澳辦事處首席顧問庚欣表示,無論如何美國都不會放棄打「臺灣牌」,這是中美之間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對2024年的臺灣選情不能樂觀,但相比於2020年的選舉,有幾個有利因素:一、從2020年政黨票比例來看,臺灣民衆對國民黨的政治綱領即「一中原則」有基本認同度且數量不少於民進黨,而最近「趙少康效應」明顯拉擡了國民黨支持率;二、中美關係與4年前比相對緩和;三、香港由亂及治,重回穩定;四、「下架民進黨」、「政黨輪替」的聲音在島內增多。對於整個臺灣現在的政治狀態,庚欣認爲有四對矛盾,一是「統與獨」;二是「敵與友」;三是「戰爭與和平」;四是「動與穩」。他說,隨着中國的實力增長,「動」的這種可能性就會越小,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則會越大。

庚欣也表示,從微觀來說,臺灣的各種政治力量特別是政治家個人都有一種明顯的缺點,就是「一己之私」的考慮太重,這一點在綠營執政的腐敗、藍營的內鬥、「藍白合」的破局等各種亂象中處處可見,「自私」已經成爲臺灣的一種政治風土。他認爲,臺灣的選舉,或者說臺灣最「缺乏」的就是「鬥私反獨」的政治品格。

中美交流基金會政策顧問李劍諸提到了他對「後季辛吉時代」中美關係的4點看法:一、中美關係「鬥而不破」,「溝而不通」的態勢難言改變。二、中美之間存在嚴重的「信任赤字」,在缺乏互信的前提下,中美關係十分脆弱,要讓美國政界的精英們摒棄意識形態的偏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三、軍事代替經貿成爲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中美競爭必然涌現大量利益衝突,但底線是不發生軍事衝突,這既符合中美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畢竟戰爭的代價太大,尤其兩個核大國發生戰爭。四、中場休息,下半場可能更激烈。中美經過前幾年的博弈,加之前些日子的「習拜會」有助穩定關係,且作爲「中美關係活化石」的季辛吉辭世也會給兩國政壇帶來反思,但李劍諸認爲,拜登對華的「3 C戰略」(Competition, Cooperation, Confrontation)在美國政界仍然很有市場。

李劍諸說,事實上,季辛吉積極與中國「相向而行」的戰略定位在美國朝野惹來很多非議。但他表示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爲榮,並曾在一個訪談中表示:「一開始與中國交往,不期望會爲中國帶來民主」,他更在意的是,能否與這個價值觀與美國不同的國家和平共存。可惜世間再無季辛吉,中美在政治的裂痕將會擴大,中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挑戰處理好了,就是機遇。

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指出,目前,中美關係正逐漸穩定中,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舊金山會晤時,習主席也明確告訴美方不要繼續武裝臺灣,應當支援中國和平統一事業。美方爲了美國國家利益,需要穩定中美關係,控制檯海風險,確保臺灣問題不要在明年美國選舉年中出現大的危機和動盪。美方重要學者葛來儀等三人也在近期公開發表文章,提醒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這其實是美方放風,是美國政策,美方立場,表明美方也擔心臺獨勢力繼續掌權,有可能在臺獨路上繼續狂飆,這並不符合美方利益。「由於臺獨就是戰爭,美方並沒有準備在臺灣問題上幫臺獨與中國打一仗,所以也要想辦法去除臺海的戰爭風險。但由於美方在中美關係中始終要打臺灣牌,而且是兩黨共識,不會輕易放棄。因此,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問題之一,而且獨上加獨的賴蕭配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臺海勢必風高浪急,甚至有驚濤駭浪的可能。」李風作出這樣的判斷。

李風也提到了具體的四個風險:一、美臺加強軍事合作,臺灣已成爲美國遏止中國發展的「政治上棋子」,而且美方仍在不斷武裝臺灣,有意將臺灣打造成爲「軍事上的火藥桶」。二、明年美國總統大選會炒作美臺關係,兩黨可能會爭相拿臺灣議題說事,不排除美高層官員竄臺的可能。三、除軍事上綁架臺灣外,經濟上會繼續掏空臺灣,臺積電全面遷美就是一個例子。四、「以臺製中」是美國兩黨共識,大陸的快速崛起讓美國政治家無法立即接受,這是政治現實,也說明對美工作特別是美國捲入臺灣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嚴竣程度。李風表示,不管美國怎麼打「臺灣牌」,臺當局怎麼「倚美謀獨」,最終不會成功,因爲這是逆流,完全抯擋不了祖國統一的滾滾歷史潮流。

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表示,我們必須注意中國大陸對美國與臺灣關係展現的高度關注與高度不信任態度。從美臺勾連到依美謀獨的定性,再到舊金山習拜會晤時要求美國停止武裝臺灣,證明中國大陸非常擔心美國與臺灣關係正在走向極端,因爲越來越極端,美國與臺灣關係的變化導致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出現了兩個傾斜:一是往徹底破壞中美關係傾斜,二是往以武力手段解決臺灣問題傾斜。

郭偉峰強調說,兩個傾斜趨勢如果無法遏制,美國與臺灣關係的質變必然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性危機。無論如何寄望中美關係向好的方面發展,底線畢竟是有的。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危險、最容易引爆的底線,就在美國與臺灣關係之中。如果中美關係出現重大的戰爭危機,導致兩岸同胞、中美兩國人民乃至世界的巨大的災難,來源很可能就是美國與臺灣關係的危機踩破了中美關係的底線、突破了絕對維護統一的中國極限。與此同時,美國與臺灣關係助長世界大分裂的效應不是不存在。我們知道,中美最大的危機,就是直接來自美國與臺灣關係,一旦美國與臺灣關係具有了摧毀中國核心利益的作用,中美之間的和平關係就將告一段落,戰爭必起。國家分裂已經是悲劇,世界大分裂更是人類的悲劇。

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高級研究員羅祥喜說,近幾年中美博弈非常激烈,中美關係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其影響既廣且深,但有一個不變的情形,那就是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對於近期的中美互動,他有三點觀察與判斷:

第一,中美關係要往前走,繞不開臺灣問題。這是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高層密切互動的重要啓示:儘管中美戰略競爭的結構和態勢沒有變化,但雙方都有意願保持高層戰略對話,都希望中美關係能夠止跌回穩,而中美關係要往前走,臺灣問題是繞不開的關鍵問題之一,因爲臺灣問題事涉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一箇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最重要的政治基礎。美國對此也心知肚明。

第二,中美舊金山峰會後兩岸關係的外部環境好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11月中旬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中美元首會晤,雙方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域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對中美兩國增進了解、緩和關係、推動合作,都有積極重要的意義。中美元首能夠進行會晤本身,就已表明中美兩國經過密切的高層溝通、交流、交涉,在涉及兩國關係最重要、最敏感、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上,得到美國的理解或認同,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有積極的表態與承諾;而會晤的成功舉行,更表明中美關係回暖或止跌回穩,兩岸關係發展的外部環境明顯改善。幾十年來的事實表明,中美關係不穩,兩岸關係也不會好;如果中美關係能朝着止跌回穩的方向走,那麼兩岸關係、臺海局勢也會有一個穩定的環境。

第三,美國難棄「臺灣牌」,但也擔心「臺獨」生亂。大家都瞭解,現階段臺海的僵局、臺灣的危局,都與美國有密切的關係,臺灣只是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的一顆「棋子」,臺灣問題是中美博弈的重要一環。因此可以肯定,美國不會放棄打「臺灣牌」,相反,仍會緊抓臺灣這顆「棋子」不放,甚至會不斷加碼升級。但是在現階段,受國際政治和中美關係格局的影響,美國也不希望臺灣添亂,也擔心賴清德勝選可能帶來不測後果。美國官方不斷重申不支持「臺獨,既是說給中國大陸聽,也是說給臺灣聽,而葛來儀等三位美國重量級智庫學者日前聯合撰文籲民進黨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也表明美國不少人清楚」臺獨「的現實危害,也擔心「臺獨」生亂。

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助理、國際部主任郭至君總結了近段時間中方主流智庫專家學者對當前中美關係的四個主要判斷。她歸納道,第一、中方智庫學者基本對中美元首舊金山峰會帶來的影響的判斷是務實的,認爲該峰會起到了對當前中美關係止跌企穩的作用,但也都強調,怎樣能夠自上而下地做好兩國基層部門之間的合作還是一個考驗。第二、對待中美關係,中美使用的框架不同且兩者互相博弈,從中短期來看,美國對華的霸權思維還是難以改變,但雙方都不想與對方發生戰爭,因此需要積極構建預防摩擦衝突的機制。第三,明年是觀察美國政治演變的最好時期,因爲明年初有臺灣選舉,年末有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有非常極端的情況出現,需要高度警惕。第四,兩國民間、人文和教育的交流在當下十分重要,中美雙方都可以把步子再邁大一些,需要拋開政治和媒體修辭,單純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理解並進行兩國之間的交往。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原刊於中評社刊發、中評智庫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