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東莞方案與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王鵬、陳蝶欣)
大陸最長城際「地鐵」26日中午正式開通營運,運行路線將橫跨大灣區內的廣州、佛山、東莞、肇慶、惠州等5座城市。(廣州地鐵)
深化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2023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出臺實施《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東莞方案》)。該方案的出臺,明確釋放了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政策信號,爲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實踐契機。12024年6月14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專題推進會上強調,要「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效」,爲我們深刻把握兩岸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和部署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當前兩岸關係依舊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深入闡釋《東莞方案》的特點及內涵,分析東莞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基本條件,探討當前背景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闡明《東莞方案》對當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意義,進一步探索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可行路徑,有助於從戰略和全局上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在理念思路上不斷深化、在政策制度上不斷完善、在實踐探索上不斷突破,加快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引領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
一、《東莞方案》的特點及內涵
《東莞方案》是首個國務院批准在廣東設立的對臺合作重大平臺,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個國家級重大合作平臺,爲東莞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和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提供了有利契機。該方案的特點及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賦予東莞「四新」的戰略定位
《東莞方案》賦予東莞「四新」的戰略定位,提出將東莞打造成爲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搭建臺胞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參與高質量發展示範平臺,探索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有利於整合大灣區對臺交流合作優勢資源,共享大灣區發展重大機遇,共創大灣區美好未來。
(二)部署三大關鍵領域的工作任務
《東莞方案》具體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主要聚焦產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在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包括推進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兩岸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等;在攜手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方面,包括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支持拓展國內大市場、攜手擴大對外開放;在攜手共建兩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園方面,包括加快建設兩岸交流合作平臺、暢通人才就業創業渠道、營造安居樂業優良環境等。
(三)爲臺企轉型升級提供政策保障
《東莞方案》的具體條款聚焦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創新型產業發展以及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革新,在省市層面都將陸續出臺相應配套政策,進一步促進在莞傳統制造業臺企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東莞臺企紡織、汽配等傳統制造業聚集,發展基礎深厚,但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隨着《東莞方案》落地,相關部門可以在臺企轉型升級過程中,給予企業創新研發輔導和稅收等支持,促進企業走向智能化、數字化。
(四)爲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提供示範
《東莞方案》立足東莞對臺交流合作基礎和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稟賦,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深入推進要素開放和制度開放,充分發揮臺胞臺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產業發展方面,兩岸的生產要素各有優勢,關鍵是要有一個創新發展合作的平臺,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有助於雙方對接洽談,提高優勢互補的效能。
二、東莞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基本條件
東莞是臺商進入大陸最早、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臺企最集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素有「臺商大本營」的美譽,在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方面具備良好基礎,這爲東莞促進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提供了基本條件。
(一)建有兩岸企業對接的重要平臺
自1988年首家臺企進入東莞以來,全市累計批准臺資企業超過一萬家,約佔全國十分之一;目前在莞臺胞超過5萬名,素有臺商「第二故鄉」之稱。爲助推臺資企業開拓內銷市場,2010年起東莞市政府與臺北世貿中心合作舉辦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十四年來從未間斷,已成爲兩岸持續舉辦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臺灣名品博覽會,在推動臺商臺企轉型升級、產業對接合作、拓展內銷市場、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臺博會更是首次實現島內22個縣市參展全覆蓋,14屆臺博會已累計吸引近360萬人次。
(二)具有獨特的創新創業資源稟賦
東莞正在打造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是國臺辦2015年授牌的首批青年創業基地,運營以來引進大批優質臺灣青年創業項目。目前創業項目已超過250家,成功舉辦超過350場兩岸青年交流活動,進駐項目涵蓋生物技術、電子信息、互聯網、新材料、VR、無人機、文化創意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東莞濱海灣新區也積極推動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加快建設國際開放創新創業社區、濱海灣青創城、大學科技園等雙創載體,取得顯著成效。
(三)積極搭建政企溝通的堅實橋樑
東莞臺商在1993年成立了臺商投資企業協會,迄今已成爲大陸會員規模最龐大、組織結構最嚴密、服務功能最完備的臺商羣團,被時任國臺辦主任王毅譽爲「天下第一臺協」。東莞市政府依託臺商協會,積極瞭解臺資企業發展情況,推動惠臺政策落地,搭建了政企溝通的堅實橋樑。同時,歷屆市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臺資企業,保持每年與重要臺商座談、聽取建言獻策的優良傳統。市臺港澳事務局2022年起建立百強企業聯繫走訪機制,每季度走訪調研、對口聯繫企業,積極協調解決企業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雙向奔赴」
東莞各級政府始終以同理心爲臺胞解難題,比如東莞政府服務平臺已實現臺灣居民居住證與身份證同等便利使用,臺商在東莞可以享受臺灣健保服務等。東莞創建有一所專收臺籍的臺商子弟學校,開創了對臺辦學事務上的先河。另一方面,東莞臺胞臺企也始終在積極爲「第二故鄉」作貢獻,特別是臺商同胞在東莞打拼的同時,不忘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回饋社會,東莞臺協歷年來組織不計其數的公益捐款、助學、扶貧、救難等愛心關懷。
三、當前背景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6月14日,王滬寧主席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專題推進會上指出,要「探索和創新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經驗做法,研究解決政策實施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強化融合發展工作統籌和責任落實」。當前背景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着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包括有:
(一)兩岸關係正常發展受困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政府與政客屢次在臺灣問題上觸碰中國底線,島內「臺獨」分子爲撈取政治利益也藉機不斷破壞兩岸關係。特別是2016年以來,連續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一再破壞兩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限制兩岸產業合作和融合發展。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爲,全然漠視經濟發展規律,置臺灣民生福祉於不顧,用「臺獨」的政治企圖綁架臺灣經濟發展的未來,這是當前兩岸產業合作和融合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二)兩岸供應鏈發展受阻
民進黨賴清德在2024年「5•20」講話中釋放了強烈「臺獨」信號,將延續甚至變本加厲地採取以政治目的干預經濟、破壞市場預期的行動。受民進黨當局政策影響,兩岸的供應鏈將進一步面臨發展制約。受制於愈發侷促的發展空間、更高的供應鏈成本、出口競爭力下降以及不穩定的投資環境,民進黨當局的激進政策只會迫使臺商在島內發展的成本上升、收益減少,投資意願進一步下降,也會影響到在大陸投資的臺企不得不重新考慮發展佈局。
(三)兩岸產業貿易合作受限
簽署於2010年6月的海峽兩岸經濟框架協議(ECFA),爲兩岸貿易創造了重要的環境和規則保障。賴清德上任之際,否認「九二共識」,操弄「兩國論」,違背了兩岸簽訂ECFA的基本共識。2024年5月30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截至目前,ECFA中有接近一半的項目被終止,預計未來數年兩岸產業貿易合作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
(四)臺灣企業與民衆利益受損
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是近10年來大陸地區最大規模的關稅調整,其中包括了化工產品、塑料製品、汽車零部件等大量產品,是對臺灣製造業的一次重大打擊。臺灣產品在大陸市場已佔據了一席之地,許多大型的臺灣公司將島內公司作爲生產總裝,將日常的生產製造過程放到大陸工廠進行生產。如今大陸直接取消對臺灣進口產品的優待關稅,臺商在大陸投資的盈利空間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臺灣同胞也難以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享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成果。
四、《東莞方案》對當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意義
儘管賴清德當局上臺給兩岸關係增添變數,致使兩岸氣氛緊張,但民間交流仍在有序推進。《東莞方案》的出臺實施,對當前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具有探索示範和借鑑作用。
(一)深化莞臺企業創新合作
東莞牢牢把握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等四個目標定位,聚焦產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一方面,支持東莞臺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羣申報認定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另一方面,鼓勵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與東莞企業在新興產業領域合資合作,支持臺資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大線上銷售力度。
(二)出臺「六個一」惠臺政策
東莞落地落實《東莞方案》可以概括爲「六個一」:一是構建一套「專人+專職+專責」的推進機制;二是出臺一批務實管用的惠臺政策,以「實施方案+政策清單+項目清單」形式,推動各項要求細化落實到位,研究制定扶持臺企在莞發展的個性化政策;三是打造一個高水平莞臺產業合作園區,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莞臺優勢產業合作領域,規劃一個高水平的產業合作園區;四是聚焦臺企技術改造、研發創新、增資擴產等領域,謀劃組建東莞兩岸創新發展基金,爲臺企臺胞在莞投資興業提供堅實保障;五是組織一系列深化兩岸交流對接合作活動,積極承辦國家級兩岸交流合作項目等;六是凝聚一股多方參與的合力,舉辦一系列政策宣傳宣講活動,組織媒體多角度、全方位、有深度地對政策進行宣傳解讀。上述惠臺政策重點是支持東莞充分發揮對臺獨特優勢和先行先試作用,不斷完善促進莞臺融合發展政策措施,率先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持續增進臺灣同胞福祉。
(三)助力兩岸產業合作和創新發展
面對兩岸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影響的新環境,《東莞方案》提出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深入推進要素開放和制度開放,充分發揮臺胞臺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更深層次的合作。第一,在產業轉型方面,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支持東莞臺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業態,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等。第二,在推進制度型開放方面,深化加工貿易轉內銷便利化改革。在符合行業相關監管要求前提下,在職業教育培訓等領域向臺資企業開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第三,在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創新方面,支持臺資企業充分利用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政策,推進粵臺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四)打造臺胞安家樂戶的優選地
東莞作爲大陸臺胞臺企發展最早、最集中、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是十萬臺胞的「第二故鄉」。在東莞,成立了被稱爲「天下第一臺協」的臺商協會、大陸第一所臺商子弟學校、廣東首家臺資醫院等,有超過5萬名臺胞常住東莞就業、生活,超過5000名臺籍學生在莞求學、就讀。可以說,東莞與臺灣的合作已經涉及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各個方面。總體而言,《東莞方案》實施的目的,不僅是要打造臺商創新創業的優選地,而且要打造臺胞安家樂戶的優選地。大力支持臺灣同胞來莞興業創業、生活工作,增強臺胞臺企的獲得感、認同感,讓更多臺胞融入東莞。
五、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路徑探索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着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綿長福祉,圍繞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共創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美好未來發表重要講話,爲兩岸關係發展、臺海和平穩定指明瞭前進方向。《東莞方案》的落地實施,承擔着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重要任務,對其可行路徑進行探索有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增強臺灣民衆的國家認同和統一意願,爲國家統一特別是和平統一夯實基礎和創造條件。
(一)兩岸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決定大國興衰的關鍵因素。當前,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此必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兩岸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首先,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支持東莞臺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業態;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臺資企業充分利用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羣申報認定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探索對東莞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其次,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鼓勵中小臺資企業向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更多臺資企業在東莞設立研發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臺資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東莞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在松山湖科學城設立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孵化基地或技術創新轉化中心,支持東莞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最後,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支持臺資企業參與東莞城市更新,鼓勵打造現代新型產業社區。支持依法合規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設耕地集聚區,加快整合連片產業用地。
(二)支持臺胞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
自「31條」政策出臺和細化措施實施以來,大陸惠臺政策進入了以同等待遇爲主線的新時期,對於促進臺灣經濟參與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着《東莞方案》的實施,更加務實的舉措將推陳出新,不斷迭代升級,不但國家政策賦能,而且省市也有實在舉措。在當前兩岸關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可以充分發揮兩岸民間機構或組織的協商和溝通作用,通過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平臺的民間交流機制,匯聚民意,鞏固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的成果,號召臺商和臺胞廣泛參與兩岸民間的協商和溝通,探討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方案,如通過兩岸高校交流吸引臺灣青年來大陸求學、就業、創新、創業,通過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加強兩岸地方和基層聯繫,以民間交流繞過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性障礙,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往來,從而有助於臺胞臺企更順利地融入新發展格局。
(三)聯合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兩岸共同市場兼具兩岸特色和共同市場的一般特點,是貨物、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產品和生產要素能夠自由流通、對外關稅統一的市場。《東莞方案》的實施,一方面將加強兩岸經濟聯結,動員臺商有序嵌入大陸產業鏈體系,促進兩岸貿易向縱深發展;另一方面,吸引廣大臺灣青年來大陸求學、就業、創業、投資和生活,通過參與服務業「雙循環」,提升兩岸服務業分工層次,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東莞方案》推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將進一步促進臺灣經濟融入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擴大兩岸交流合作中,增加融合發展的因素,通過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吸引臺胞到祖國大陸來交流訪問,使更多的臺胞能夠正確認識大陸,在聯合打造兩岸共同市場過程中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四)共建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家園
《東莞方案》爲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有助於攜手共建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家園。一是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支持臺資企業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引導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與東莞企業在新興產業領域合資合作,探索創新技術入股、相互持股等合作新模式。二是支持拓展國內大市場,深化加工貿易轉內銷便利化改革,支持臺資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大線上銷售力度。在符合行業相關監管要求前提下,在職業教育培訓等領域向臺資企業開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支持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打造成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臺資企業產品展銷平臺。三是攜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創新,探索出口貨物快速通關「直通車模式」,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支持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兩頭在外」的研發、維修和檢測業務,爲建立完善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同等待遇政策制度體系作出實踐探索。
六、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習馬二會」時強調,「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我們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下,《東莞方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的真誠善意,明確釋放了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政策信號,爲促進粵(莞)臺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創造了更多機遇,具有先行先試的重要意義。
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發展、推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有效路徑和必由之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兩岸同胞都肩負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歷史使命。通過落地落實《東莞方案》,以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踐,打造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先行地和試驗區,也是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與底氣的有力之舉,共同爲推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貢獻更大智慧與力量。
(作者王鵬爲暨南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蝶欣爲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臺灣經濟研究所碩士生、研究助理)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原刊於中評社刊發、中評智庫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