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潤光能衝刺創業板 募資擴產或帶來消化問題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陳俊傑

光伏行業融資、再融資漸趨退潮之際,電池片巨頭中潤光能仍然繼續其IPO(首次公開募股)之路。11月30日,中潤光能披露《審覈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覆》,意味着其距離登陸創業板或許又近了一步。

中潤光能擬募資40億元,20億元用於年產8GW(發電裝機容量)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2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根據審覈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覆,其募資調整爲23億元,8GW光伏電池項目資金不變,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需要注意的是,中潤光能主要客戶爲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隆基綠能等組件廠商,但在2021年開啓的光伏“一體化”大潮下,組件廠商也紛紛自建電池片產能。若光伏行業成本競爭加劇,導致下游客戶持續提升自有電池片使用比例,是否會對中潤光能電池片產能的消化帶來影響?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2月6日致電招股書中披露的中潤光能電話,但未能接通。隨後記者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電池片產能大擴張

IPO、再融資放緩,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而中潤光能正在積極擴展產能。2022年,其電池片產能爲14.44GW,產能利用率爲98.90%;2023年1~6月產能爲16.29GW,產能利用率爲91.22%。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擁有電池片產能45.04GW,2023年末,公司電池片產能規模將擴大至超過50GW。

《審覈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覆》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潤光能電池片產能爲14.42GW。2022年下半年以來,隨着江蘇龍恆二期及三期、中潤徐州基地、中潤滁州基地以及海外基地部分產能陸續建成投產,公司優質產能規模有序擴張,預計2023年末將形成單晶電池片產能約63.30GW。

從2022年6月末至2023年末,中潤光能一年半電池片產能將增加48.88GW;從2023年6月末至2023年末,半年時間其電池片產能也將增加18.26GW。

需要注意的是,中潤光能主要組件客戶也在積極自建電池片,特別是N型電池片。招股書顯示,中潤光能2023年1~6月前五大客戶分別爲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英利能源、陽光能源,佔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爲21.76%、14.08%、12.29%、4.48%和3.42%。其中,前三大廠商都已開啓“一體化”戰略。

不過,據中潤光能招股書數據,晶科能源電池片產能雖較大,但產量卻未跟上。2022年末,晶科能源電池片產能爲55GW,產量爲32.70GW。

組件產能相對較小

對於下游客戶“一體化”,中潤光能在《審覈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覆》中表示,據CPIA(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2年度PERC電池片設備投資額約爲1.5億元/GW,TOPCon電池片設備投資額約爲1.8億元/GW,而同期組件設備投資額爲6000萬元/GW,相比之下電池片環節投資強度更高。在電池片環節技術迭代速度相對較快的背景下,較高的投資金額加劇了投資風險,組件廠商通常根據自身組件產能靈活匹配電池片產能,客觀將持續存在產能缺口,例如晶科能源2022年末產能缺口約15GW,預計至2023年末產能缺口將上升至20GW。

可以看出,“一體化”廠商電池片擴產是否擠壓中潤光能市場空間,取決於這些廠商的產能缺口。

而以晶澳科技爲代表,卻在不斷提升其硅片、電池片自供比例。晶澳科技10月27日於互動平臺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達95GW,硅片和電池產能將達到組件產能的90%左右。

或受下游廠商“一體化”壓力,電池片龍頭通威股份、愛旭股份也紛紛開啓“一體化”。據愛旭股份2023年中報,其認爲N型ABC組件將成爲公司業績第二增長極。下半年,公司N型ABC組件實現批量出貨,將在原先PERC電池業務基礎上爲公司帶來經營業績的第二增長極,持續提升公司競爭力。

與龍頭相比,中潤光能組件產能相對較小。其表示,公司在深耕太陽能電池片領域的同時,也適當投建了部分組件產能,以優化產業鏈佈局,且便於自主檢測和推進電池片升級,更有效匹配下游需求,截至報告期末(即2023年6月末)公司擁有境內組件產能4.5GW。

12月7日,InfoLink Consulting(機構名稱)發文點評,(電池片)當前的價格與過剩的格局也將阻礙新玩家的投產,預期這樣的現象仍將繼續發生,直到行業供需節奏穩定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