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5分鐘快篩 把關蔬果食安

臺中農業局推廣產品產銷履歷、果菜批發市場採用農藥殘留質譜快篩技術,爲市民食安把關。(盧金足攝)

從臺中果菜市場運銷出去的農產品,就是食安合格品牌中市府農業局訂出「果菜身分證」的產銷履歷,12月再啓用只需5分鐘就知結果的農藥殘留質譜快篩技術,正進行3個月測試,明年正式上路,先檢後售、有效攔截違規產品,提升農藥殘留檢驗時效性精準度

農業局長蔡精強表示,農藥殘留質譜快篩技術爲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研發,是目前國際間最快速的農藥殘留質譜檢驗技術,應用於田間作物採收前及大型果菜批發市場拍賣前檢驗,檢驗不合格產品除現場銷燬,追溯產品源頭停止供應

抽檢不合格 立即絞碎

農業局針對田間、集貨場及果菜批發市場等處抽查農藥殘留,同步配合衛生局查驗市售農產品,攜手爲市民食安把關,未來規畫東勢果菜市場、豐原果菜市場的蔬果送至臺中果菜批發市場快篩。

臺中果菜運銷公司董事長莊乃慧指出,以前檢測農藥都採生化法,能檢驗的農藥數有限,僅抽檢出35%不合格比例,新的質譜儀快篩,檢測農藥種類高達198種,準確率更高,抽檢不合格蔬果立即絞碎,杜絕流入市場的機會

輔導生產者 正確用藥

臺中果菜市場以科技檢驗加嚴,是否造成農友交貨轉移陣地?莊乃慧坦言,可能有農友會以臺中果菜市場檢驗更精確,供貨淘汰率增高,可能轉往其他市場,但也盼讓源頭的農友與販售農藥業者瞭解,果菜農藥超標沒有模糊空間,臺中果菜市場的農產品食安掛保證。

農藥殘留質譜儀1臺近800萬,加上耗材支出合計投資約千萬經費,目前運作測試3個月、試辦6個月,預計明年正式上路,農業局也透過講習課程及輔導機制,培養生產者正確的農藥使用習慣,針對農民生產端、集貨場、果菜批發市場及超市各通路加強抽驗,只要查驗不合格即會要求供貨農民停止供應或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