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府增漁業資源 放流百萬尾「午仔魚苗」

臺中市政府今年三度放流「午仔魚苗」,總數高達百萬尾。(臺中市農業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臺中市農業局同仁與漁民合作完成「午仔魚苗」放流工作。(臺中市農業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午仔魚苗。(臺中市農業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魚類排名俗諺有「一午,二鯧、三𩾃、四嘉𫚭」說法,其中午仔魚排行第一,爲高經濟價值的魚種。臺中市政府爲改善沿近海漁業環境,近年持續進行魚苗放流,今年已於7月2日、13日及8月12日分三梯次放流臺中市高經濟價值漁獲「四絲馬鮁」(俗稱午仔魚)約百萬尾,廣獲漁民肯定與好評,期盼有效增加沿近海「午仔魚」族羣數量,提升漁民收益。

臺中市農業局自2009年起即致力於魚苗放流,2017年起更以漁船載運至臺中市魚礁及保護區鄰近海域放流提高成效;以往會結合地方學校,讓學生在乘船體驗魚苗放流的過程,啓蒙親海意識,今年因疫情影響無法執行,僅有同仁與漁民合作完成放流工作,希望來年能正常辦理。

農業局指出,臺中市海域雖爲沙質地形,但因臺中港是以開通中橫的巨石堆積而成,創造出類似岩礁環境,且臺中市釣具類漁船數量衆多,因此,市府邀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臺中區漁會及臺中市一支釣漁船協會共同研商,選定青嘴龍佔、點帶石斑、黑鯛及黃鰭鯛等岩礁性經濟魚種,建立漁民保育觀念並覆育漁業資源。

農業局表示,漁業資源具有再生特性,爲避免過度利用情形,應減少漁業捕撈壓力、保護生態棲地、增殖族羣量並建立國人保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