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攜手放流632萬尾魚苗

金、廈小兩岸昨在金廈海域中線一帶,聯合放流魚苗632萬尾。(李金生攝)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金門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6日在金廈海域中線一帶,放流高經濟價值大黃魚和多種鯛類幼苗632萬尾,期待在「兩門」共同努力保育下,爲大海帶來更豐富的魚類資源和盎然生機

上午10時30分,由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縣水產試驗所長楊文璽領軍的「金門號」試驗船,與廈門市海洋漁業局總工程司林懷遠帶隊的增殖放流作業船共7艘,在金廈海域中線的211航標,也就是「檳榔嶼」附近會師,同步展開這項深具意義,歷年來規模最大的海洋覆育行動

在兩岸一起宣誓「資源永續、與海共存」後,兩岸聯合放流活動在中線兩側展開。金門縣水試所放流黑鯛3萬尾、鱸魚2萬尾、平鯛3萬尾、午仔4萬尾共12萬尾魚苗,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則放流黑鯛10萬尾、黃鰭鯛10萬及大黃魚600萬尾共632萬尾魚苗。兩岸均選用經過檢驗藥物殘留、體型達放流標準(5公分以上)的健康個體,確保對海洋生態無破壞之虞

縣水試所指出,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已進入第5年,過去4年來累積放流黑鯛、平鯛、真鯛、大黃魚、黃鰭鯛、午仔、象牙鳳螺、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等逾250萬尾,受到兩岸漁民的肯定,加上今年的632萬魚苗,預期可爲大海帶來更旺盛的活力

縣水試所呼籲兩岸漁民避免在放流處及周邊海域進行強度漁撈,讓放流魚苗能有成長的空間時間,未來也能有更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