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蔣萬安 朱立倫 豬八戒照鏡子

中時社論

前臺北市長郝龍斌呼籲「藍白合」,以免蔣萬安陷入「三腳督」的不利情境,不但遭到國民黨自己基層的反對,也讓民衆黨主席柯文哲直言「國民黨內部先搞定再來」,綠營名嘴側翼更趁機嘲諷國民黨對民衆黨搖尾乞憐。國民黨是創立中華民國的百年大黨,敗退臺灣後,在艱困環境下,先後造就經濟與民主寧靜革命兩個奇蹟,沒想到如今卻充斥着失敗主義。

國民黨充斥失敗主義

大局確實對國民黨不利,媒體風向對國民黨更是不友善,但國民黨基本盤並未潰散,不能說沒有翻轉的機會。四大公投、立委補選與罷免雖然三輸,但反萊豬公投同意票48.79%,不同意票51.21%,兩者相差不到3%;「同意罷昶+投給顏寬恆」共13萬5725票超過「不同意罷昶+投給林靜儀」的13萬2092票。雙方實力非常接近,國民黨卻像泄氣的皮球失去信心。

失去信心,表現在對「開放核食」問題的反覆上。1月14日國民黨天外飛來一筆,發出新聞稿表示「若日本政府能以誠意、科學與事實,向臺灣人民保證日本進口食品的品質與安全,就不反對日本核食進口」,給外界的感覺是輸怕了,乾脆棄械投降,以免再添一場敗仗。

輸有很多種,四大公投的落敗至少是全力以赴;不反對核食的新聞稿則是拋盔棄甲,未戰先降。國民黨若輸到連反對都不敢,那就失去了在野黨存在的價值。有人會說,在野黨一定要「戰鬥」、「強悍」嗎?難道不能走像侯友宜、蔣萬安這樣的「溫和理性」路線?

「溫和理性」不是不好,只是需要條件。新北市長侯友宜若沒有「警察鐵漢」的形象,立委蔣萬安若沒有「蔣家後代」的光環,以他們的作風,根本得不到輿論的關注。再者,如果在野黨人人都像侯友宜、蔣萬安,那麼「溫和」與「軟弱」,也就很難區分了。

蔣萬安現在的民調其實並未經過檢驗。不少藍營人士憂心蔣萬安的應變能力,特別是在面對蔣家的功過,以及蔣孝嚴的包袱時,是否有能力展現出「首都市長」的格局與自信?

蔣萬安是蔣孝嚴的兒子、蔣經國的孫子,蔣孝嚴最讓人詬病之處,就是當他的孿生弟弟章孝慈還在世時,兄弟兩人異口同聲「不會改姓」,「姓章可以紀念母親」;在1996年章孝慈驟逝之後,蔣孝嚴也說:「我不會讓我弟弟姓章而自己去姓蔣。紀念母親,姓章有什麼不好?」

兩面討好軟弱沒擔當

結果2002年,蔣方良還在,蔣孝嚴就迫不急待地將身分證上的生父更改爲蔣經國,這對蔣方良來說是不敬;而在蔣方良過世後,蔣孝嚴更一改前言不再姓章,這對章亞若來說是不孝,對章孝慈則不啻是一種背叛。

任何人都會質疑蔣孝嚴,怎麼這時候就不用姓章紀念母親了,就可以讓弟弟姓章,而自己去姓蔣了?難怪章孝慈的後人與蔣孝嚴形同陌路。

顏清標之於顏寬恆,正如同蔣孝嚴之於蔣萬安,是無法切割的。蔣萬安若想要冷處理,支持者會覺得「連父親都不敢辯護,選你當市長有什麼用?」但蔣萬安越爲蔣孝嚴辯護,也就跟蔣孝嚴綁得越緊。類似問題,蔣萬安對中正紀念堂存廢與轉型正義的問題始終未表態,選戰開打必定成爲敵方攻擊的重點,「低調」迴避不了爭議,這些兩難局面,蔣萬安需要非常大的智慧與勇氣應對。

最新民調,在三腳督情況下,蔣萬安只領先陳時中6%,民進黨只要全力攻擊「蔣孝嚴破口」,不難讓6%的支持者轉移到黃珊珊,就足以讓蔣萬安落選。蔣萬安的策略是「不爭先、不落後」,他不當制衡民進黨的領頭羊,但會沾醬油式地參加活動,以免被人講話;這種想要面面討好的個性已經不適合當代政治氛圍,更不用說擔當首都市長。

若把層級拉高,朱立倫可以說是另一個蔣萬安,國民黨又要親美也要親中,又要促統又要暗獨,將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