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上眼後,誰會留在小紅書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全世界網友大聯歡,

需要更多姿勢、深度參與!

小紅書的熱力,正在進一步擴大。

中外網友還在線“對賬”,紛紛對比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生活習慣、生活成本,相關圖文帖輕易就能突破千條評論。

更有甚者,不少海外用戶紛紛表示已經開始學習中文。

外國網友還亮出了十八般武藝。

有手工博主專門製作英美古代服飾,與漢服博主互相切磋。

有音樂人發佈原創音樂視頻,帶來了美式鄉村、搖滾的味道。

一些美國博主表示,中國網友的熱情和友好讓人印象深刻。

“相較於返回Meta,我情願學習中文。”一名美國網民在小紅書賬號的自我介紹中寫道。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語言學習平臺“多鄰國”1月16日發佈數據顯示,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3日,美國的漢語普通話學習者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近216%。

在此背景下,包括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寧波銀行寧來花等銀行賬號都趁熱發帖,引發一衆網友積極關注與回覆。

年輕客羣集中的小紅書,正逐漸成爲銀行宣傳的重要平臺。

不少互聯網大廠和新消費品牌更是在小紅書上發佈了英文帖子,搭車這波“反向出海”。

“Hey my friends!Do you want to make money?(嗨,我的朋友,你想賺錢嗎?)”在小紅書上,像阿里國際站這樣明晃晃地對海外用戶進行招攬的不是個例。

美團、京東、餓了麼、高德地圖等互聯網巨頭的官方小紅書賬號都已發佈英文內容,向海外用戶介紹平臺或自身業務。

庫迪咖啡、瑞幸咖啡、喜茶和HARMAY話梅等新消費品牌也在小紅書上發帖喊話前來的外國友人。部分品牌還藉機宣傳自己的海外門店。

這一場小紅書狂歡,會持續多久?

誰會最終留在小紅書上?

小紅書的這波“賽博難民”流量,其他大廠可以分走嗎?

對此,銀柿財經記者胡淑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爲:

大廠蹭這波小紅書熱度,只能說是碰運氣。

畢竟,涌入小紅書的外國網友大多就是內容創作者,也做帶貨生意,針對這波流量想反向做生意、做品牌營銷,其效果未必會好。

但可能吸引相應的外國博主,建立合作,但目前而言,這也就是撞大運。

爲什麼會選小紅書,因爲需要。

Tiktok有風險,字節系類似小紅書的lemon8同樣存在風險。

海外網友爲了規避風險而選擇了小紅書。

同時小紅書確實確實和Tiktok有神似之處,而且同一個國家的互聯網產品,在很多構架上會兼容。

而且“生地”容易開墾,裡面還沒有形成內容創作者的固化。

這都讓美國用戶做出了近乎一致的搬家選擇。

不得不說,這一波熱度來的快,也可能去的快。

一來tiktok的未來不確定,可能出現迴流。

二來美國博主在小紅書上可能水土不服。

三來小紅書的主要用戶們可能在熱鬧過後,爲了回覆自己習慣的種草生態,而不再爲亂入內容“發電”。

本質上,小紅書不會成爲平替,它能夠佔據一席之地,就是靠小而美的口碑種草分享,而不是泛娛樂內容。

如果改變了生態去擁抱流量,成爲高仿,反而容易墜落。

小紅書想要抓住這波流量並不容易。

小紅書運營方比起關注海外用戶的黏性,更應該關注本土用戶的需求。

突然涌入的海外網民勢必會對本土用戶造成衝擊,在好奇心過後,怎麼能夠讓鐵桿粉絲不被打擾,是小紅書應當思考的問題。

最終,誰能留下,主要看小紅書能否讓涌入的用戶,逐步從tiktok風格轉向小紅書風格。

尤其是讓涌入的美國博主中走口碑體驗種草分享的內容創作者留下,併成爲海外好物推薦官,更有助於“東西方網友聯歡聯誼”。

全世界網友大聯歡,需要更多姿勢、更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