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明清紙本檔案 國際瘋解謎

藏於中研院史語所的明清檔案工作室,在建築物外看不見明顯招牌,成立以來卻一直吸引衆多國際學者前來研究。明清檔案工作室召集人、史語所研究員陳熙遠說,典藏檔案雖已從一九九六年起數位化,好些學者還是希望親見原件,更有人因研究紙質,一定要看原件不可。

這些珍貴檔案一九二一年在北京曾險遭焚燬,又差點變再生紙,最後由史語所首任所長傅斯年從藏書家手中購入,之後隨史語所一路顛簸來臺。陳熙遠則說,這些檔案不只可觀察中國或清朝朝廷,還能看到上層政治與下層社會、中央與邊陲的互動。

像清順治年間翟鳳翥所撰「鄉約鐸書」,書中以通俗案例闡釋皇帝聖諭如「孝順父母」等,是所謂的聖人之學、教化用書,同時也有如當代的教師手冊、課綱,讓地方知縣、知府據此向人民傳播皇帝諭令,並上呈給皇帝,盼透過皇帝來頒佈天下。陳熙遠說,這些「聖王教化」之書是要顯示皇帝不只是政權負責人,也是道德教化楷模,就如蔣中正總統也曾散播青年守則。

這些聖王教化書當時還影響其他國家。陳熙遠說,像範𬭎的「六諭衍義」譯成日文後,從琉球一直傳到日本,成爲幕府時代武士教育重要教科書。有趣的是,範𬭎和其書當時在中國境內反而名不見經傳。

而當年大清帝國藩屬國衆多,內閣大庫檔案也有許多相關資料。陳熙遠說,有些日本學者研究朝鮮當年上書給皇帝的「表文」,還有國外學者研究這些檔案從早期用質佳的「高麗紙」、到晚清時紙質不再的演變。這些檔案對臺灣史研究更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