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AI”時代更需加碼數字基座 我國半導體行業有哪些“主力軍”?

5月31日,歐盟委員會批准意大利政府對意法半導體總計20億歐元的補貼計劃,用於一項總投資50億歐元的碳化硅微芯片製造工廠。這是《歐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於2023年9月生效後,首家根據該法案獲得國家補貼的歐洲半導體公司。

2022年以來,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多國,均大舉“加碼”本土半導體產業。美國於2022年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整體涉及金額高達2800億美元,鼓勵企業在美國本土研發和製造芯片。2023年,日本新修訂的《半導體、數字產業戰略》提出加快半導體基礎設施建設,研發顛覆性半導體技術。2024年5月,韓國政府宣佈將投入26萬億韓元(約1381.59億元人民幣),用於半導體產業綜合扶持計劃。

近年來在半導體領域奮起直追的中國,同樣也穩紮穩打持續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5月底,中國半導體國家產業基金“大基金”三期成立,3440億元的註冊資本超過前兩期總和,業內預計將撬動1.5萬億元以上的新增投資,大基金三期亦被視爲繼續扶持、引導半導體產業投資的重大舉措。

AI應用的快速發展,是各國加碼半導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偉達CEO黃仁勳在今年初公開表示,各國認識到主權AI的重要性,國家級AI硬件需求激增。隨着AI時代的來臨,半導體作爲數字經濟基座的地位更加凸顯,半導體不僅是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亦成爲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基石,我國半導體行業“主力軍”也正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

從材料到製造 “專業先鋒”夯實半導體產業基礎

半導體產品涉及的技術精細複雜,產業鏈價值鏈也異常龐大,從上游的設備、材料、設計軟件,到中游的設計、製造、封裝環節,再到下游的終端。中國企業在半導體的設計和製造環節中雖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年來的加速發展,在成熟製程製造與封測、模擬芯片與存儲芯片等環節,已逐漸縮小了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也涌現出了一批垂直領域的“專業先鋒”。

在半導體制造方面,中芯國際是中國率先實現14nm量產的晶圓廠之一,代表我國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領先水平。2024年一季度,中芯國際躍升爲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業。

在半導體封裝測試方面,中國龍頭企業長電科技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封測廠商,下游應用涵蓋汽車電子、高性能計算、存儲芯片等新興領域。

在存儲芯片設計製造方面,本土企業已在內存(DRAM)和閃存(NAND Flash)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包括長鑫存儲、長江存儲等公司近年來正持續縮小與全球領先水平的差距。此外,產業鏈上游包括硅片領域的滬硅產業,設備領域的北方華創等企業,都成爲各自領域代表本土企業先進水平的“專業先鋒”。

華爲、紫光、中國電子 “集團軍”堪當產業主力

相較專注於某個垂直領域的“專業先鋒”,我國半導體行業還有幾家覆蓋面廣、綜合實力強,並在衆多領域達到國內甚至全球一流水平的半導體產業“集團軍”。

華爲無疑是集團軍的重要一員,不僅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旗下半導體與器件設計公司海思也一度進入全球半導體營收10強,近年來華爲更是大舉佈局新能源汽車、操作系統等領域,通過技術應用與行業生態相結合,在數字經濟領域構築起自己的“護城河”。

海思是華爲半導體板塊的旗艦企業,主要面向智能終端、家電、汽車電子等行業提供板級芯片和模組解決方案,從經典的5G移動芯片(SoC)麒麟9000,到引發廣泛關注的麒麟9100芯片,均出自海思。此外,海思在數據中心、AI領域還推出了鯤鵬、昇騰系列處理器。

ICT基礎設施業務和終端業務是華爲營收的基本盤。隨着5G通信網絡在全球持續普及,華爲成爲主要受益者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數據,2023年華爲以30%的市場份額佔據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首位,領先於諾基亞和愛立信。

在終端方面,華爲消費者業務主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PC等產品,隨着Mate60系列手機的上市,以及與賽力斯聯合推出的問界AITO汽車銷量的激增,華爲終端正積極尋求更全面的市場迴歸。此外,以鴻蒙操作系統爲核心的鴻蒙生態也被寄予厚望,2023年原生鴻蒙生態迎來開局之年。

紫光集團則是另一家堪稱中國數字經濟基座的集團軍。2022年,原紫光集團和智路建廣聯合體控股的企業組成了新紫光體系,新股東方智路建廣以產投融合爲特色,已被認爲是除大基金外最重要的本土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之一。

新紫光體系旗下有核心產業公司20餘家,是國內在集成電路行業覆蓋面最廣的企業集團,其半導體產品年銷售總額佔到本土企業銷售總額約10%。佈局兼具廣度和深度的紫光,在產業鏈的衆多環節都有拿得出手的“王牌”,覆蓋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材料、設備等,並在移動通信芯片、汽車電子芯片、封裝測試等領域躋身全球賽道龍頭。

如紫光展銳,是國內面向公開市場唯一的本土5G移動芯片(SOC)公司,也是全球面向公開市場的3家5G芯片企業之一。紫光同芯是全球領先的安全芯片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從身份證到各類金融卡片中的芯片,紫光同芯已累計出貨超200億顆。紫光同創是中國綜合研發實力領先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可用於AI算法優化等領域)芯片廠商。

此外,如領先的綜合性半導體公司紫光國微(002049.SZ),在智能安全芯片、高可靠芯片等衆多領域居行業龍頭地位,產品深度佈局移動通信、金融、政務、汽車、工業、物聯網等領域。

半導體產業佈局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同時,新紫光體系還橫貫從芯片,到終端,再到應用的領域,整個體系既自成格局又開放包容。既有利於上游芯片把握終端市場,也有助於整個集團能夠更敏銳感受市場脈動和趨勢,從而在體系內形成產業上下游間的良性互動。

在終端和應用領域,紫光股份(000938.SZ)及旗下的新華三、紫光雲、紫光軟件等,橫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雲服務,及垂直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等領域,是全球新一代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業智慧應用服務的領先者。2023年,紫光股份實現營收773億元,在國內ICT業務的市場份額居於頭部。

除華爲和紫光外,本土半導體產業的“集團軍”還包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簡稱中國電子、CEC),成立於1989年的中國電子是我國國產電子工業的搖籃,目前整體業務重心偏向於數字化終端及應用。據官網介紹,目前中國電子擁有18.9萬員工,24家上市公司,663家成員企業,總資產4336億元,業務覆蓋全球6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3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

根據中國電子發佈的《2022中國電子社會價值報告》,中國電子圍繞打造國家網信事業核心戰略科技力量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明確戰略方向和重點,集中體現爲:以重構計算產業體系爲核心,以集成電路爲基礎,以網絡安全爲保障,以數據應用爲目標,以高新電子爲高地的重點業務佈局。

在數據產業方面,中國電子旗下的數據產業集團,以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爲定位,致力於研究開發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新一代數字政府、數據安全與數據要素化治理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體系。中國電子旗下的麒麟操作系統、飛騰CPU等,則被業界視爲有潛力成爲中國版Wintel(Windows操作系統+英特爾CPU)的組合之一。

建設數字經濟基座需篤定篤行

當前,隨着各主要經濟體加碼半導體產業投資,新一輪的半導體產業競賽儼然已經開跑。在國內,近年來,半導體產業一度稍顯“降溫”。尤其是ChatGPT在2022年底橫空出世,激盪了國內AI大模型研發的熱潮,並逐漸演變爲“百模大戰”,公衆的注意力一度轉向AI領域。

不過,作爲AI與數字經濟的“硬底座”,從核心的半導體芯片,到各類器件、終端,再到網、雲、算力中心,這些數字經濟基座將很大程度影響AI的發展水平,相關產業和企業也值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產業在2023年經歷了下行週期後,業內普遍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重回上升軌道,增長10%以上,並有望在2030年達到1萬億美元的規模,這對我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無疑也是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期待本土半導體的“集團軍”與“專業先鋒”們給予行業更多驚喜,爲數字中國的巨輪提供更多澎湃動力。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