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規模最大歷史建物修復 將軍村二期工程預計年底完工

代理市長陳章賢2日到現場,瞭解將軍村二期工程修復情況。(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市金城一路將軍村2015年登錄爲歷史建築,全區共15棟建物規畫爲「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爲竹市歷來規模最大的歷史建物羣修復工作,一期已修復3棟於2019年對外開放。代理市長陳章賢2日表示,目前二期修復12棟進度近8成,預計今年底完工。

爲見證新竹眷村發展脈絡、保存市民集體記憶,市府近年成立眷村博物館、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2015年也將原國軍將領眷舍的「金城新村(將軍村)」登錄歷史建築,並向文化部爭取「眷村文化新星保存計劃」、「再造歷史現場計劃」等補助,投入逾2億元進行將軍村修復再活化工程。

將軍村爲1958年八二三炮戰後,由國民政府興建,至今餘60年曆史,原有89戶,隨着時空改變,面臨拆遷命運。將軍村全區共15棟眷舍,分爲兩期進行修復,一期工程修繕3棟,已於2019年完工對外開放,轉型爲生活學、修復學、慢食學主題場館。

陳章賢2日到場瞭解二期工程修復情況,他表示,爲完整呈現眷村紋理,從規畫設計到修復階段,包含材料使用增建、屋瓦復原等,皆經文化資產專業委員審查,以符文資法規及精神,二期12棟眷舍目前進度近8成,預計今年底完工。

文化局指出,市府致力保存僅存的15棟建築物,但部分早已改建爲金屬屋頂,已非最初眷舍風貌,市府儘可能保留原有屋瓦,其餘爲保留修復前模樣,則採用鋁鎂鋅板修復。

文化局指出,二期工程完工後,將設計成各領域知識主題場館,除修復硬體工程外,也深化將軍村文史研究,委託專家學者蒐集將軍村相關文獻、照片,並進行原住戶訪談,紀錄珍貴的口述歷史,未來將擇適宜空間辦理常設展,展示相關調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