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聯手滴滴,再佈局換電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柴旭晨

“寧王”的版圖還在擴大,這一次是公共換電領域。

2月18日,寧德時代與滴滴共同投資的換電合資公司“時代小桔”正式落地廈門,註冊資本3.3億元,寧德時代持股69.7%,滴滴持股30.3%。

這一合作不僅是兩家行業巨頭的業務延伸,更是對新能源汽車補能體系的革命性重構,尤其是對於公共出行市場補能的改變。

說到換電,蔚來是繞不開的行業元老。其從2018年開始佈局換電領域,已經佈局了超3000座換電站,並在去年8月發佈了“加電縣縣通”計劃,即全國每個縣城都佈局換電站。

但此前因爲電池的補能效率不斷提升,且蔚來在換電領域投入巨大。一直以來,行業對換電是否是一門好生意這件事保持懷疑。

從2023年底開始,包括長安、吉利、奇瑞等頭部玩家在內的一衆車企加入了蔚來的換電版圖,換電似乎正在被重新激活。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也曾直言,到2030年,換電、家充與公共充電樁將“三分天下”。

尤其是在出租車、網約車等公共出行方面,由於效率優勢,換電一直被更加看好。

網約車作爲公共出行的核心場景,用戶基數龐大——以滴滴平臺爲例,其用戶規模超5億;且對於網約車而言,補能頻次高(日均3-5次),傳統充電模式存在效率低、時間長(30分鐘以上)的痛點,而換電可將補能時間壓縮至1-2分鐘,可以顯著提升司機接單效率。

長期以來,換電難以像加油一樣普及的原因之一便是電池標準不統一。

而作爲電池領域的頭部公司,寧德時代不僅從源頭研發上提高電池的補能效率,還從很早就開始佈局換電領域,最爲知名的便是專門爲實現共享換電而開發量產的電池“巧克力換電塊”。

當前,寧德時代旗下的換電服務品牌巧克力換電已在廈門、福州、合肥、貴陽等多地運營,爲用戶提供“巧克力式”的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就在今日,巧克力換電成都首站正式啓程,年中達成基網建設,實現15分鐘找站,年底達成體驗網建設,便可實現10分鐘找站。

並且,其“巧克力換電塊”技術(支持400-600公里續航的模塊化電池)具備標準化、高兼容性優勢,適配多品牌車型的特點。基於這一電池標準,寧德時代已經與長安、廣汽、一汽等主流車企合作,推出適配其換電技術的10款車型,逐步推動行業標準化。

這些合作既鞏固了與車企的綁定關係,也爲寧德時代進入公共換電領域創造了先天優勢。

對於寧德時代而言,通過換電模式可深度綁定車企客戶,強化其對電池供應鏈的控制權。一旦車企採用其標準化電池,後續維護、升級和回收環節將高度依賴寧德時代,形成“技術鎖定”效應。

並且,在寧德時代與各車企合作的換電車型中,還引入金融機構提供電池租賃服務(月租369-599元),這進一步降低用戶購車門檻,尤其是對於網約車用戶而言,更是如此。而與滴滴的合資則進一步打通了網約車場景,形成“車-站-用戶”的閉環。

與滴滴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將加速換電網絡的建設,形成規模效應。

當前,在換電站的建設上,寧德時代“自建+合作”模式加速換電站佈局。寧德時代計劃,未來聯合生態夥伴建設3萬座換電站,其中2025年自建1000座,2027年達3000座,覆蓋70個城市。

另外,滴滴旗下小桔充電已覆蓋全國230餘座城市,累計充電量超218億度,合資公司可依託其現有網絡快速鋪開換電站,形成規模效應。規模化運營可攤薄單站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據測算,單個換電站成本約300萬元,需日均服務200輛車次方可實現盈虧平衡。滴滴的流量導入能力將助力寧德時代快速提升站點利用率。

通過標準化換電技術、規模化網絡建設和生態協同,寧德時代有望在2025-2030年搶佔換電市場30%以上的份額。

隨着與滴滴的合作,未來寧德時代的換電有望將佈局更多公共出行領域。儘管面臨標準不統一和重資產投入的挑戰,但其開放的生態戰略將爲其贏得長期競爭優勢。未來,換電模式或將成爲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推手,重構能源補給與出行服務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