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精品力作成熱搜榜“常客” 用多彩文藝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熱點觀察】

作者:宋少燕(中共西安市委黨校副教授)

“《覺醒年代》白玉蘭最佳原創編劇”“《覺醒年代》的選角”“《覺醒年代》是否能覺醒歷史教育”“《覺醒年代》 巴黎和會”“《覺醒年代》的隱喻絕了”“《覺醒年代》yyds”“《覺醒年代》壁紙”……近一段時間,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頻頻出現在熱搜榜上,從今年2月1日播出至今,一直保持着高熱度,成爲話題焦點

除了《覺醒年代》,電視劇《山海情》,電影《金剛川》《懸崖之上》,歌劇沂蒙山》,芭蕾舞劇《沂蒙三章》,雜技劇《戰上海》等都曾引發廣泛關注和好評。尤其是《山海情》和《覺醒年代》,交替在各大熱搜榜上“亮相駐足”,引發熱議,成爲現象級文藝精品主旋律文藝精品成爲熱搜榜“常客”,其意義是多重的,這既是重大主題創作質量取勝的直觀體現,同時對於觀衆審美的引導,對網絡環境的淨化都有重要影響,尤其爲建黨百年營造了良好氛圍

1.人物有根,用立起來的角色講好中國故事

日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佈獲獎名單,《山海情》和《覺醒年代》成爲最大贏家。從獎項提名開始,兩部劇就分別以9項提名和8項提名“領跑”,最終《山海情》斬獲了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攝影四項大獎,《覺醒年代》則收穫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原創)和最佳男主角三個重要獎項。獎項公佈之後,圍繞作品質量和演員演技的討論再次引爆網絡,連續登上熱搜榜,掀起新一波刷劇熱潮。

《山海情》和《覺醒年代》都是重大主題創作的代表作,某種程度上說都是“命題作文”,但是主創團隊把“命題作文”寫出了新高度。近年來,以這兩部作品爲代表的文藝作品通過細節上的精雕細琢不斷尋求質量上的突破。而這些細節的打磨最終直觀地反映在人物塑造的成功上。以《山海情》爲例,無論是戲份較重的馬得福馬喊水、李水花等,還是貫穿其中的陳金山、楊縣長等,哪怕是隻唱了一首《眼淚花兒把心淹了》的曉燕,每一個角色都“像從土裡拔出來的”,人物有根,才更容易深紮在觀衆的心裡。主創團隊在創作壓力下,積極向腳下的土地取經,到人民中尋找力量,力求做到真實、現實、踏實。劇中的地窩子土坯房、漫天黃沙,年代感的衣着、灰頭土臉的裝扮,甚至嘴裡叼着的一根草,加上方言,塑造出質樸的“土味”。演員用表演呈現真實,感染觀衆,用立起來的角色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纔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我們應該認識到,文藝作品需要通過典型人物講述時代故事、揭示重大主題,人物活了,故事生動了,自然就能吸引觀衆,感動觀衆。《山海情》和《覺醒年代》的火爆首先勝在其人物塑造的成功。熱搜榜上駐足的是一個個鮮活豐滿的人物,更是人物身上所呈現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脫貧攻堅成功密碼、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史以及百年大黨的風華

2.佳作迭出,用羣衆喜聞樂見的精品佔領陣地

長期以來,各種平臺的熱搜榜上內容魚龍混雜。在流量爲王不良觀念的影響下,文藝作品在熱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決於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質量。有口碑,卻沒熱度;頻上熱搜,口碑卻“撲街”,這種奇怪的情況逐漸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毫無疑問,流量與口碑的反差會對文藝市場的發展以及觀衆的審美產生不良導向,重流量輕質量的觀念需要扭轉。

近幾年,隨着新中國成立70週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等重要節點的到來,重大主題創作持續開展,相繼推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如,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等,電視劇《山海情》《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等,話劇香山之夜》、歌劇《紅船》、京劇《李大釗》等。此外,近年來涌現出的豫劇《焦裕祿》、話劇《谷文昌》、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交響樂《浦東交響》、民族音樂會《龍聲華韻》《泱泱國風》等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形成了精品力作涌現的態勢和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良性循環。廣大文藝工作者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重大主題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道德判斷力和國家榮譽感,不斷提高觀衆審美水平,滿足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要。

精品力作的不斷涌現無形中促使熱搜榜提質升級。當《山海情》中演員的演技和脫貧攻堅奇蹟成爲網友的話題焦點,《覺醒年代》以壁紙、表情包等形式走進百姓生活,衆多文藝精品中的典型人物成爲年輕人的榜樣,網絡視聽輿論環境不斷改善,我們大可欣慰地說:這纔是熱搜榜該有的樣子。

3.百花齊放,用多元小切口呈現時代大主題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各類文藝作品精彩紛呈,網絡文藝作爲文藝百花園中的後起之秀,青少年羣體的精神家園,同樣爲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

近日,中宣部文藝局協調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指導網絡音樂、網絡視聽、網絡文學相關行業,開展“光輝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網絡文藝作品展示”活動,集中展示新創主題性網絡文藝作品及相關經典作品,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營造全面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展現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百年征程,發揮網絡文藝的獨特作用。本次活動中,百集微紀錄片《百鍊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網絡電影《中國飛俠》、網絡劇《約定》、歌曲《我們的中國心》等多種文藝形式集中展示,以小人物表現大變化,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如《中國飛俠》聚焦“快遞小哥”,通過普通百姓的處境之變反映社會發展;《約定》通過普通百姓的經歷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幸福生活。網絡視聽行業正在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力做好慶祝建黨百年的工作,牢牢把握“黨的慶典、人民的節日”的定位,創新方式手段,增強傳播效果,向青少年羣體進行全景式、立體化呈現,在全社會營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濃厚氛圍。

隨着各項活動的持續開展,更多的文藝精品接續前期力作層出不窮。僅以北京爲例,在黨的百年華誕到來之際,北京市充分利用紅色文藝資源,陸續推出百餘部重點文藝精品力作,充分彰顯文化自信。作品中既有原創新排的話劇《香山之夜》、舞劇《五星出東方》、歌劇《青春之歌》、廣播劇《北大紅樓》等,也有經典復排的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舞劇《天路》、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用多彩文藝作品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3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