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一修再修、一改再改,好再更好的追求!即將來到此次《泥巴》巡迴最終站-高雄衛武營!

朱宗慶》一修再修、一改再改,好再更好的追求!即將來到此次《泥巴》巡迴最終站-高雄衛武營!圖/朱宗慶提供

【愛傳媒朱宗慶專欄】我常對自己、團員以及學生說:「如果上次的演出是90分,那麼當這次演出是85分時,就不是85分,而是不及格。」意思是,演出除了要穩住原本水準,也期待能夠好再更好,這也是我們對藝術的追求。

2010年,樂團推出首部擊樂劇場木蘭》,當時首演反應不俗,但我認爲仍有精進之處,當晚,我便與導演李小平作曲家洪千惠討論,若要再演,一定要改版!

2013年新版《木蘭》,我們幾乎變動了90%的內容,以完全打擊樂形式來呈現,總算是具體實現我們對「擊樂劇場」的期待。

2017年,《木蘭》第三度出擊,從音樂舞臺幕前幕後各項細節再做修改潤飾,團員的表現也益發純熟,《木蘭》無疑成爲擊樂劇場的代表作品

經過近兩年的醞釀與籌備,2019年,樂團對外正式宣佈第二部擊樂劇場《泥巴》的推出,抱持戰戰兢兢的態度,我們期望能再次突破、超越自我!

不負衆望,《泥巴》首演後,得到觀衆熱情的討論與回饋,再次應證,儘管題材元素迥然相異,擊樂劇場仍帶給觀衆滿滿的正能量與感動。

然而,《泥巴》的產生過程,並非一蹴可成,從創作排練,醞釀了685個日子,團員從「打擊樂」出發,到肢體口條訓練等,樣樣都是過往累積內化爲經驗一疊再疊,才能在創作、製作與演出中迸發能量。

2021年,《泥巴》再次搬演,在不變的核心價值架構,更精緻、更具體的呈現,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與追求。

這一次,團員對於《泥巴》的掌握度,也從精彩的演出進階到融入、享受其中;對於各項細節,我們依然不放過,幾乎每一天、每一場,一修再修。

這讓首演之時,本就已得到許多鼓勵與打氣的《泥巴》,經過這次改版,再次讓人驚豔,整部作品的節奏也更加緊湊,井然有序與層次分明

第一版的籌備,時隔一年多,又從演出半年多前啓動籌備、排練,一修再修,製作一出「擊樂劇場」,臺上一百多分鐘的演出,是臺下說不完、算不盡的時間心力的累積,不管從什麼層面來看,都實屬難得!

現在,臺北場、臺中場都已順利圓滿落幕,馬上就要南下高雄衛武營了,再次邀請大家,1月16日至17日高雄衛武營,還有一些票,請各位朋友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演出型態,一起進劇場來欣賞表演!

作者爲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藝術總監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