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鳥控圖文作家ErA:走入商業化就是經營自己IP
▲ 許多人也許曾經看過這組貼圖,但你知道他的作者是誰嗎?(圖/LINE 貼圖)
提到「ErA」這個名字也許會讓人感到陌生,但是許多人一定曾經在 LINE 上面看過黃色的圓鳥Coca貼圖,而這一隻只鳥兒的逗趣貼圖,正是出自赫赫有名的「鳥控」繪師 ErA 之手。《ETtoday新聞雲》特別訪問到了人氣繪師 ErA,並且邀請 ErA 向讀者分享職業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以畫鳥聞名的 ErA 不僅是個全職創作者,同時還有自己的品牌《奇妙鳥日子》,除了自身的創作之外,之前還有替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設計鳥套御守,以及協助臺北市政府和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共同舉辦的相關活動等。
▲ 2015 年 ErA 爲高雄意象所創作的作品。(圖/ErA 提供)
ErA 過去畢業於臺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在訪問的一開始時,ErA 笑說自己只是個單純喜歡畫鳥的人,是個相當平凡的人,之所以會開始投入繪畫創作,最早是從小時候的漫畫仿畫(即臨摹漫畫)開始,沒事會在課本的空白處畫畫,更笑說自己正是因爲這樣,所以以前的成績不太好。
大學進入了美術系之後,ErA 說自己會在課餘時間窩在圖書館畫自己喜歡的東西,甚至還會一路畫到圖書館閉館時間,才終於依依不捨的離開。
創作的起源,全部的起點
對於從事創作的創作者來說,即便都是自己的作品,早期和現階段的作品呈現樣貌未必相同,ErA 說自己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是以鳥類作爲創作主題,最初是從當年的熱門作品展開繪畫之路,像是以前紅翻天的《美少女戰士》、《庫洛魔法使》⋯⋯等作品,都是 ErA 早期開始畫圖的養分來源。
至於爲什麼開始改以鳥類作爲繪畫主題,ErA 說自己沒有養過其他寵物,一直以來都只有養鳥,之所以會開始養鳥,是因爲以前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在因緣際會之下養了一隻玄鳳鸚鵡,加上從小到大一直都對鳥類有種說不上來的喜好,於是就這樣成爲了鳥控。
▲ 上圖爲 2004 至 2016 年期間,ErA 的繪畫軌跡。(圖/ErA 提供)
▲ ErA 也藉本次機會,大方對外公開以前早期的作品樣貌。(圖/ErA 提供)
ErA 說現在自己養的鳥叫做進寶,是以前大學同學家裡養鳥生的小鳥,當時有兩隻,剛好一隻叫「招財」、另外一隻叫「進寶」,但是招財卻在兩年之後因爲生病的緣故過世,至今只剩下進寶還陪在 ErA 身邊,目前進寶在日前迎來了 12 歲生日,ErA 想了一下,說這次會準備弄個大拼盤來爲進寶慶生。
除了以鳥爲題材之外,ErA 也說靈學之類的內容也是自己創作的素材之一,像是平常自身所遇到的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ErA 就會把這些種種遭遇畫成長條漫畫與粉絲分享。
全職創作者大不同,你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身爲全職創作者的 ErA,平常大概睡眠時間爲 7 至 8 個小時,工作時間至少超過 12 小時,休息的時候會看看連續劇,戳戳鳥之類的。如果畫圖遇到的瓶頸,大多都是建築物、某某東西畫不出來⋯⋯等,一些比較基礎面的類型,ErA 笑說如果碰到這種狀況,除了練習之外別無他法。
由於 ErA 除了平常的工作之外,也會出沒在臺灣各大販售會現場,ErA 說:「踏進這個圈子之後才發現,其實世界真的很小。」像是同好的妹妹其實是自己的大學同學之類,其他還有許多種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過去曾經發生太多類似案例,也讓 ErA 藉此認知到:「這個圈子真的很小」的事實與現況。
ErA 說現在自己變成商業作者之後,其實生活跟以前比起來沒什麼太大不同,主要是自己的工作內容並沒有太大改變,如果真的要說哪裡不同,ErA 說:「大概是從自己一個人做作品,變成很多人一起幫你做作品。」從屬於自己的個人作品進化成 IP 品牌的經營,面臨到的情境也就會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過去創作個人作品只需要熟悉自己比較常用的軟體就能完成創作,然而走向商業化之後,由於商業產品會有多種形式與樣貌,可能會遭逢需要仰賴特定軟體才能完成的狀況,如果不是擅長使用大量軟體、或是擁有一定程度熟悉度的創作者,在走入商業化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不少陣痛期。
▲ 圖爲 ErA 所繪製的 2015 年發起的公益活動「讓老鷹回到臺灣天空:募集 2016黑鳶研究基金」猛禽募資回饋年曆。(圖/ErA 提供)
ErA 舉例,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大多數的創作者可以利用 Photoshop、或是相關的繪圖軟體來完成作品,但是如果是在執行產品「商品化」的前提之下,創作者必須得去想辦法熟悉合作廠商會用到的軟體,因爲往往都是透過提交符合廠商規格的文件,才能正式開始製作,因此創作者沒辦法「因爲自己不擅長使用指定軟體,就放棄商品化的計劃」,所以熟悉相關軟體也因此變得格外重要。
除了本身對軟體的熟悉度之外,身爲一個創作者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自然便是報酬,ErA 說過去自由接案的時候,對於外來委託不需要考慮太多,只要自己認爲對方開的條件沒問題就可以直接決定,也不需要額外去徵詢他人意見。
然而在進入商業化模式之後,很多事物並非只會和自己有關,許多環節會牽扯到不少人,而每個環節之間也是彼此環環相扣,在做出決定之前,往往都得經過許多複雜的考量。
工作步調差很大,多頭馬車作業是基本
當一名創作者從獨立個體走入商業化後,平常的工作雖然一樣都是以創作爲主,但是工作內容可能不是一次只有一個專案,同時好幾個專案在同步執行並非完全不可能。
ErA 說因爲每個專案需要的時間、內容未必相同,需求時間較長的專案可能很早就會開始執行,而有些專案雖然需要的準備時間不長,但是截稿日期壓得很近,因此專案與專案之間,是有可能會直接撞在一起。
因此該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時間,安排合理的專案進度規劃,會是從自由之身走向商業的創作者首先會面臨到的門檻,而除了時間規劃之外,作品的個人特色「記憶點」也是創作者相當重要的一環。
ErA 表示,作品要有強烈的記憶點,所謂的記憶點是必須得讓大家感到「不反感」的前提之下才能成立。而記憶點可以是題材、也可以是畫技,或是像網路紅人那樣,記憶點是作者的奇妙個性也是一種方式。ErA 強調記憶點如同封面,好的作品如果沒有搭配好的封面(記憶點)吸引人,接下來會比較不容易對外推廣自己的作品。
▲ ErA 說自己作品給人的記憶點,就是鮮明的「鳥圖」印象。(圖/ErA 提供)
對於同好的建議,畫圖是一種最簡單可以成爲「自己的創世神」的方式,在畫布上自由揮灑,興趣當工作是一種覺悟,如果大學時期可以靠自己出周邊、賣本子賺生活費,以後畢業可以繼續走這一行的機會會高一點。
目前臺灣大大小小的販賣會相當多,ErA 建議有志投入商業作品的創作者們,可以利用這些販賣會來試試水溫,藉由面對面與同好、讀者之間的交流,來從中瞭解自身的作品潛力、抑或是水準到哪,心中有個底之後,纔會知道改善的方向是什麼。
畢竟這個年代已經很少會有廠商願意培養新人,或是還在成長中的創作者,往往大多廠商會更偏好直接在場次發掘「有潛力」的創作者,因此前面所提到的「試水溫」也就變得更重要。同時 ErA 也強調很多事情往往都是「成就感來的很慢」,在還沒得到任何成果之前,創作者要先能撐得過去纔有機會看到未來。
最後在訪談的尾聲,ErA 說:「不管是以前就認識我的讀者,還是現在才認識我的讀者,真的很感謝大家的支持。」表示今後會持續端出更多不一樣的「鳥東西」給大家,還請大家多多期待。
▲ ErA 給創作者的建議是多多把握販賣會與人交流的機會,從中瞭解自身作品的狀況。(圖/記者樓菀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