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清華AIR院長張亞勤:AI在疫情中很重要,但卻很「表面」

AI在疫情中的表現能打幾分?AI行業有多大泡沫?第四次工業革命AI起什麼作用?AI人的職業規劃該怎麼做?來看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張亞勤院長的回答。

2020年12月1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成立了。

這是張亞勤博士迴歸學界後的力作,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由高校+企業雙體系、雙引擎提供動能,

AIR的目的是成爲國際化的應用研究中心,研究AI核心技術,推動賦能行業發展,共同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1月28日,張亞勤院長參加了2021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論壇上就人工智能發展應秉持3R原則以及人工智能的工業發展作了分享。

近日我們有幸邀請到張院長並針對幾個當下的熱點問題詢問了他的看法。

以下是採訪實錄:

迴歸學界後首次重回達沃斯

新智元:不久前您參加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我們看到2018年您也曾出席過達沃斯論壇,並在論壇上討論了「人工智能變革的力量」。當時您的身份是「百度」的總裁,現在您是以「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的身份來的,從企業界到學術界這樣的身份轉換對您看待「人工智能發展」有什麼不一樣嗎?

張亞勤:我參加達沃斯已經十幾年了,原來在微軟的時候就參加過,但之前都是現場參加,這次是虛擬參加感覺完全不一樣。

過去在企業,微軟也好,百度也好,我想第一點是從產業的角度,第二點是代表公司去的。

但這次我以大學的老師的身份參加的,可能看問題更中性一些,不會完全從產業/公司的角度,而是以從學者的角度。

AI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還很「表面」

新智元:在過去一年抗擊疫情當中,像人臉識別等AI技術在公共衛生方面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AI技術真正應用的地方,您之前提出的3R原則中的第一點「積極響應」,就與AI跟社會需求有關係。那麼您認爲在利用AI技術抗擊疫情方面,有沒有需要加強或者改進的方面?

張亞勤:講到 AI在這次疫情中作用,我必須很坦誠地講,AI所起到的作用重要還是很「表面」的。

AI起到一些作用,比如說對整個疫情的建模、預估,對疫情追蹤(Contact tracing)、檢測、數據分析,也包括像Contactless,像無人送餐,還有醫療設備等,這些方面我覺得還是起到了作用。

再比如說疫苗的研發的過程中也用了一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工具。

但還是沒有起到核心的作用。所以當有些人說這次疫情中AI的表現有多了不起,我覺得這個有點「過獎」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一線醫療人員,還有做製藥研究、疫苗研發的科學家,他們起了「最核心」的作用。

但是未來,我認爲AI會起到很大的作用,AIR三大方向之一就是「AI+醫療」,包括大健康,醫療診斷,新藥研發,比如對於「蛋白質結構」的預測,對「基因機理」的研究,對於現在的「高通量組學」的一些新工具,我希望將來AI會起到核心的作用。

比如最近的「AlphaFold-2」,在蛋白質摺疊三維結構的預測,有很大突破。

本來醫學界生物科學界需要很長的週期,也需要很貴的儀器,比如冷凍電鏡,NMR核磁共振還有X-ray,現在的話可能還需要但不需要那麼貴的,同時也不需要那麼長的週期和人力投入。

類似這樣的應用,我覺得以後會越來越多,真正對於我們整個的醫療健康、新藥研製,疫情的疫苗開發,疫情防控都會起到關鍵作用。

如何讓AI成爲負責任的技術?

在此次達沃斯論壇上,張亞勤博士強調,人工智能要發展成爲「負責任」的技術,應秉持3R原則:即Responsive(積極響應)、Resilient(適應發展)、Responsible(堅守價值)。

具體而言, 「積極響應」 原則意味着研究者應優先選擇因應社會及行業需求的技術,例如可以「預測流行病」的數據分析模型、加速藥物發現的深度學習算法、改善個人健康的技術,以及可以保證安全、提升交通效率並改善環境的自動駕駛和智慧物流等等。

「適應發展」 原則預示着技術發展將趨向於更加透明、可解釋,且更具魯棒性,研究者必須減少數據偏差、泄露、模型漏洞等,可扛住算法攻擊和安全風險,這就需要研究者持續開發新的算法,不僅要包含大數據和算力,還要包含因果關係、邏輯知識和推理。

「堅守價值」 原則代表着研究者在研究理論、算法,尤其是應用於不同行業時,必須牢記該行業重要的基本原則,並瞭解技術所產生的後果和影響。在AI時代,科學家不僅需要專注於HOW,也需要搞清楚WHY和WHAT的問題。科學家不僅要發明新技術,也要了解濫用技術可能造成的後果要將道德和價值始終置於高於技術的位置。

對於這三個原則,張院長表示:「它們不僅僅是我自己的信仰和原則,也是我希望是AIR今後從事人工智能研究和技術的原則」。

AI行業沒有泡沫,但某些企業可能有

新智元:剛纔您提到 AI在疫情方面可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並不像一些人描述的那麼誇張,那麼您是否也覺得現在的人工智能行業存在一些泡沫?

張亞勤:我覺得這個是好的問題。我認爲AI的行業沒有泡沫。

AI的某些企業是有泡沫的,但是大行業沒有泡沫。就像當年的互聯網,某些公司可能估值過高,但互聯網技術和產業整體沒有泡沫;

我認爲整個AI技術、AI對產業的影響,我們剛剛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小角。

第一次我講到「人工智能是第四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石」,就在達沃斯,那是5年前1月份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我在演講的時候提出這個觀點,我是很相信這個判斷的,我認爲行業本身是沒有泡沫的。

第四次工業革命整個是個「大變局」,它所帶來的機會比前面三次工業革命加起來都多。

2000年的時候,互聯網隨着泡沫破滅,當時很多企業可能就沒了。

但真正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還是做大了,後面一波又一波新的企業的成功。

人工智能也是一樣,而目前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AIR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扮演什麼角色?

新智元:您反覆提到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麼您希望清華AIR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張亞勤:AIR成立的大背景就是爲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剛纔講了關於工業革命的人工智能是一個核心的技術引擎,所以我們希望AIR 在大的方向上要清楚,就是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 推動社會進步。

同時我們是希望成爲一個全球化、智能化和麪向產業的頂尖實驗室。我們希望:

第一點,培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高技術人才,像CTO、頂級架構師。

第二點,研發我們叫做Foundational technology,最核心的最基礎的一些技術平臺,供產業兩面使用。

第三點, 賦能產業並孵化新的公司。

總體來說就是培養人才、核心技術、孵化公司三大職能。

這次達沃斯的主旨演講中,特別講到科技創新,第一點是大幅度增加科技的投入,第二點很重要,就是要探索創新的模式,第三要加速科技的產業化。

我覺得AIR在這些方面是可以起到作用的,AIR是產學研一體化,我剛纔講AIR是面向產業的,又是包括學校的,同時也是做研究的,包含了產學研三個環節。

還有一點,我們的創始人本身都有雙重的背景,做學術研究,同時也有產業背景,做過CTO,也管理大型的研究院,做過產品,我們希望培養出的人才比我們都好得多,成爲未來的CTO,未來的架構師,能夠輻射整個產業 。

高效率技術轉化是全球範圍的難題,在中國可能尤其需要提高。所以我覺得這裡面很關鍵的,一個是學院的定位,一個是創始人的背景。

我們很幸運做過產學研,過去就是做這些事,然後希望在新的大背景下發揮新的功能。

AI初創公司要清楚:我用AI能解決什麼問題

新智元:在談到有一些公司可能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我們總能想到一些互聯網的就業問題,那麼身爲院長的您,面對的都是一些頂尖的AI人才——博士、博士後,那麼您對他們有什麼職業規劃的建議?

張亞勤:整體來講,我們大的產業肯定是需要很多AI的人才,可能分成幾種,一種類型是做研究的,就是AI的研究人員、科學家等,這部分人當然是少數的,

然後大部分人其實是用AI算法作爲工具來融入他自己的產業裡面。

AI是一個工具,要和你的行業相結合,到底要解決什麼樣問題,對這個要比較清楚。

對現在有些公司來說,特別是初創公司,如果你問他們是做什麼,他們會說是做AI的,但是應用AI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有的公司做AI算法、做通用工業,但大部分企業不是做這個,大部分企業還是利用AI解決一些真正遇到的問題,比如產業鏈的問題,消費者問題或者社會問題。

—THE END—

編輯 ∑Gemini

來源:新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