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英雄出少年! 18歲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陳禹同首次來臺
來自加拿大、2023年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陳禹同(Kevin Chen),本週首度來臺演出。圖爲11月14日他和北市交彩排畫面。(趙雙傑攝)
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鋼琴家陳禹同排練時十分投入。(趙雙傑攝)
來自加拿大、2023年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陳禹同(Kevin Chen),本週首度來臺演出,曲目是李斯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現年18歲的他表示,特別喜歡李斯特的作品,「他的作品既有技巧又有表現力,容納了各種風格,他的音樂對我而言有一種自然感。」
2023年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陳禹同,首次來臺準備了李斯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趙雙傑攝)
陳禹同是雙魚座,在加拿大出生和成長,他自認中文說得並不好,但實際上他的中文口說很標準,答案很簡短,每個回答都深思熟慮且誠懇。首次抵臺當天,臺北天氣轉冷了,他在飯店吃了鐵板燒,一切很新鮮、很開心。
指揮家殷巴爾(右)在國際音樂比賽上看見鋼琴家陳禹同(左)的天賦。(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作爲國際大賽新科首獎得主,陳禹同正踏入以音樂爲職業發展的生活,今年暑假兩個月,他在歐洲巡迴演出,近期他纔剛到德國漢諾威音樂院就讀,師承鋼琴家阿里.瓦迪(Arie Vardi),是大學新鮮人,也正在學習德語,適應新世界和新生活,他表示,歐洲的音樂環境和傳統,將開啓他全新的視野。
陳禹同家裡有四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大,他表示,從父母親口中得知,自己2歲時就很喜歡電子琴玩具,愛不釋手,因此家裡安排他在5歲的時候開始上鋼琴課,他也是全家人唯一學音樂的人,「我很自然地學音樂,從有記憶以來就喜歡音樂,接收音樂帶給我的一切。」
陳禹同表示,在進入漢諾威音樂院就讀之前,他從來沒讀過音樂科系,讀的是一般的學校,僅在課後找鋼琴老師學習,小時候的鋼琴老師包括科琳.阿瑟帕里亞(Colleen Athparia)、瑪麗蓮.恩格爾(Marilyn Engle)等,在音樂之外,他也喜歡和朋友聊天、相處,和所有人一樣。
陳禹同自小被視爲天才兒童,8歲時贏得加拿大音樂比賽首獎,被加拿大廣播公司評選爲「30位30歲以下最熱門的加拿大古典音樂家」,並且獲《麥克林》(Maclean's magazine)雜誌評選爲「100位最傑出的加拿大人」之一。
近年陳禹同在國際大賽上也拿下多項首獎,包括在2021年的李斯特國際鋼琴大賽金牌,2022年日內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這次來臺演出搭檔的指揮家殷巴爾,就是在大賽中注意到他的精湛演出,因而期望北市交能邀請他來臺演出。
這麼年輕就拿下這麼多獎項,陳禹同表示,他其實不太適應參加比賽,比賽過程中難免有競爭,這些音樂上的比較都對他帶來壓力,因此,相較於比賽,他更喜歡彈音樂會,也傾向於把大賽當作音樂會演奏,他也表示,不管當下再緊張,只要一彈琴,就能令他專注自我,專注在當下。
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金牌得主、鋼琴家陳禹同(右)的父親陳美月(左),是他音樂路上的一大支柱。(李欣恬攝)
每個成功的音樂家,背後都有支持他的人。陳禹同的父親陳美月,來自中國大陸山東,他表示,20年前帶着一股想到外面試試看的勇氣,和來自山西的妻子一起移民到加拿大,他表示,太太爲陳禹同取名時使用「禹」字,是取這個字的形體,「有口、有屋子住,我們希望他在生活方面不用擔憂,而且禹也是大禹的名字,也是一個偉人。」
陳禹同表示,他很感謝父親陪伴他比賽,打點所有音樂之外的事情。陳美月透露,陳禹同除了音樂,對數學、物理、電腦也很有興趣,但對音樂有更多的喜愛,因此繼續走音樂的路。
陳美月說,作爲父親,在陳禹同身邊一路看他成長,他也很能體會參加比賽的緊張感,「我只希望他一切盡最大努力,現在他也18歲了,是可以完全自主的年紀,音樂路不好走,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接下來就要靠他自己努力了。」演出將於11月17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樂團爲臺北市立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