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要挽救樓市頹勢,房價要漲起來,房貸利率還要往下降

專家建言:要挽救樓市頹勢,房價要漲起來,房貸利率還要降。

2022年7月18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第154期“經濟每月談”上,華創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近日發表了對樓市看法:

當前房地產處於2015年以來最差時刻,從銷售數據,拍地,投資數據來看,都處於最差時刻,偏弱的。

要挽救房地產頹勢,要從居民購房意願和房貸利率兩方面入手。

目前居民購房意願低迷,其原因是購房收益比投資理財低,購房意願低。

從去年10月以來,居民購房收益率一直低於投資理財,也就說購房相對投資理財是虧錢的。

因此,她建議要穩房價預期,房價不能跌。

基於老百姓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房價跌了,房貸利率降再多都無濟於事。

她建議房價應該穩定在合理水平,比如和通脹率保持一致,比如保持1-2%漲幅,這和房住不炒也不矛盾。

針對房貸利率,目前房貸利率過高,處於2016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

在2019年以前,房貸利率常年低於銀行的加權貸款利率,目前房貸利率高於銀行加權貸款利率90個基點左右。

因而,她建議應該下調房貸利率,至少跟銀行加權貸款利率持平,這就意味着房貸利率要再降低70-80個基點。

這位專家的看法和一位叫孟曉蘇的經濟學家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她發表此觀點之前,經濟學家孟曉蘇也認爲,中國房價不能跌,他認爲目前中國正初嘗房價下跌帶來的苦果。

孟曉蘇也認爲,房價應該漲,只有房價漲起來了,老百姓纔會買房。

他也建議房價應該保持合理漲幅,只不過,他建議房價應該保持和物價上漲幅度一致。

從某一個層面上講,兩位應該都是房產專家,掌握的數據應該很全面,纔有如此看法。

如果購房意願解決了,購房成本又降低了,肯定有利於樓市的穩定。

對此番觀點,肯定很多人不贊同。

多數人認爲,房價應該跌,房價跌了,大家才能買得起房,購房壓力纔會減少,生活纔會好起來。

這兩種觀點我們先不說誰對誰錯,看看國外的經驗,比如日本,香港房價都下跌過,但房價下跌並沒有帶來很多好處,買不起房老百姓依然買不起房。

雖然各地方情況不一樣,但也可以借鑑參考。

房價跌了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這個問題,深奧,值得深思,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前久,全國鬧起了斷供潮,對於選擇斷供的購房者,十分理解。

經過太多爛尾樓業主的苦不堪言了,有些樓盤爛尾是一年半載,而是十年八年,甚至遙遙無期。

購房客戶不可能一直堅持去還月供,買了房家庭生活都不容易。

爛尾問題一定程度就是市場盲目樂觀,房企冒進的結果。

對解決爛尾樓問題,看了一位知名博主的文章,想法非常與衆不同。

他認爲爛尾樓是房企資金出了問題,現在僅靠房企和地方解決爛尾樓資金問題不太現實,只有房價漲起來,讓更多民間資金進入樓市,纔有足夠資金解決爛尾樓的問題。

此種觀點,很新奇,但並不是沒有道理。

現在房企爛尾,核心原因就是資金鍊出問題,資金出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銷售回款跟不上,導致資金出了漏洞,補不上資金窟窿,於是爛尾了。

在過去的高速發展期,同樣模式也沒有出問題,核心就是有大批人進入接盤,保障了資金運轉。

不過,這次和以往不一樣,想要讓老百姓接盤,需要一個過程。

上面這些都是專家和大咖觀點,以個人拙見,當前樓市到了一個轉折點,想要房價全面上漲不太現實,房價差異化的漲跌更有可能,比如一二線有潛力房價小幅回漲,其他普通城市止跌,同樣也可起到提升居民購房意願的目的。

至於房價下跌,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客觀來說,房價下跌不管是對有房者還是無房者都沒有多大的好處。

對大家都有利的是房價穩定並溫和上漲,至於大家糾結房價高的問題,今後解決住房問題,並不一定要買房,增加保障房供應,租售同權,再加上新的落戶政策,買不買房大家福利待遇沒有多大差別了。

如此一來,大家皆大歡喜,又何必在乎房價漲不漲呢?

用網友的話說,難道一輩子就只有買房這點事了嗎?也可以有詩和遠方啊。

最後,樓市處於風險期,要謹慎,如何安全着陸是個藝術問題。

我是嘉斌,多多指教,歡迎朋友們點贊,評論,轉發,收藏,謝謝。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與其他人無關,僅供參考,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速刪除,謝謝。